得了胆囊结石留不留,胆囊切除术后如何饮食?
2018年09月03日 821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胆结石又叫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之一。胆囊、肝总管和胆总管共同构成人体的胆道系统,以行使运送、贮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若是胆道系统的结构或者胆汁的成分发生变化,在胆道系统内的任何位置都有可能形成固体的结晶,这就是胆结石。胆结石若是很小,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感觉;胆结石若是较大,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同时还可引发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疾病甚至胆囊癌变,因此,凡是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无症状者结石大于2-3cm、充满性胆囊结石、萎缩胆囊、瓷化胆囊)均应尽早治疗。小编已见过太多体检为胆囊结石不愿行手术治疗,当患者再次愿行手术治疗时检查发现已为胆囊癌,实为可惜。
治疗胆囊结石,手术切除最可靠
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主流方法有胆囊切除术,其他方法还有保胆取石术、口服药物溶石、碎石治疗4种。其中,口服药物溶石和体外超声波碎石排石因疗效不能令人满意,已经被淘汰,手术成为治疗胆结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胆囊摘除术随即产生。在1990年左右,国内外曾进行过一轮保胆取石的治疗热潮,但因为保胆取石术胆囊结石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术后结石复发率过高。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疗效确切、创伤小而成为国内外胆囊结石的金标准,目前各大医院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做为治疗首选。
保留病态胆囊意义不大
胆囊切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甚微。因为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胆囊只是起储存和浓缩功能,切除胆囊后原来胆汁分泌量没有明显变化。有观点认为,胆囊切除术后容易出现胆道功能障碍、术后肠梗阻、结肠癌、术后腹泻、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等缺点。但在临床中发现,除了术后进食高脂饮食后有不到5%的患者容易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外,其余表现很罕见,特别是增加结肠癌发病风险这一谬论已得到医学界的公认,而且一般经过1年后,多数患者的腹泻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而消失。实际上,得了胆囊结石后,很大一部分患者胆囊已经没有浓缩功能。
保留胆囊术后结石易复发
若是胆囊已被切除,不可能再有胆囊结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保胆后2年的结石复发率,国内外报道均在40%-80%之间,多数患者会被迫进行第2次手术,而第2次手术会因为第一次手术后发生粘连而增加难度和危险性。由此可见,胆囊患者坚持选择保胆手术,是没有多大必要的。
胆囊切除/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后饮食
切除胆囊后,机体便失去了胆囊的储存、浓缩、排泌胆汁和分泌等功能。表现在脂肪消化功能方面的问题是没有浓缩的胆汁进入小肠,肠内胆汁酸浓度降低,胆盐的含量也比正常人减少一半。如果摄入的食物中脂肪含量较多,会引起脂肪的消化不良并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经过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逐渐适应和代偿,这一过程需要2~3个月。因此,在这一段适应的时间里,对脂肪的摄入量要加以限制,尤其是1次不能吃含太多的动物脂肪的食物。一般采用少吃多餐的办法,一餐食量不宜过饱。食物内容可以是低脂半流食或低脂软饭,如各种粥类、面条、面包、饼干、豆腐、蛋清、去脂牛奶、低脂瘦肉、少纤维蔬菜和水果等。烹调以炖、蒸、煮的方法为宜。根据对食物的耐受情况,手术后经一段适应时间后,再逐渐放开对脂肪食物的摄取。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主要原因
不少胆囊炎、胆石症病人在做了胆囊切除术以后,在3-6个月时间内,经常会有大便不成形、较稀甚至腹泻的现象。如果进食了脂肪性食物,则症状就更严重。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做“脂肪性腹泻”。那么,胆囊炎、胆石症病人胆囊手术后为什么会出现腹泻呢?这是因为,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肝脏每天分泌胆汁约800-1 000毫升,胆汁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同时,胆囊还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
但是,胆囊炎、胆石症病人切除胆囊后,由肝脏分泌的胆汁直接流入胆总管,进入小肠。当人们进餐时,由于肠道缺乏足够数量高浓度的胆汁来帮助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人们的消化能力尤其是消化脂肪的能力就会明显下降。这样一来,就有一部分乳化不全的脂肪性食物随粪便排出,这时病人就会出现腹泻。
另外,胆囊切除之后,肝脏产生的大量胆汁没有经过胆囊储存、浓缩,就直接源源不断地进入肠道,这对于空着的、没有食物的肠道也是一种刺激,也会引起腹泻或大便不成形。
胆囊切除以后,身体为适应消化的需要而逐渐发生一些代偿性改变。在这段代偿、适应的时间里,消化吸收脂肪的功能会暂时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较快地适应这种改变,胆囊切掉的人吃脂肪的量要适当地予以限制(即所谓低脂饮食),尤其不宜一次吃太多的动物脂肪食物(如肥肉、猪蹄膀、猪脚爪、奶油等)。3-6个月以后,再根据身体对脂肪性食物的反应情况,逐步适当增加一些脂肪性食物,直到维持平时的正常量。如有不舒服或发生腹泻,再酌情减少一些或暂时几天不吃脂肪性食物。
有些人把“少吃脂肪性食物”片面地理解为少吃动物性脂肪,而对植物油不加限制。其实,这样也会产生同样的症状。因为不论是植物性脂肪还是动物性脂肪,在肠道的消化和吸收都必须有胆汁参与。所以,如果一次植物油吃得过多,引起的症状是一样的。
胆囊切除术后的生活护理
胆囊是人身体里储存胆汁的场所,不断地将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起来,并加以浓缩,在进食的时候,胆囊通过自身的收缩,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脂肪。如果胆囊因诸如胆囊炎、结石、息肉、胆囊癌等种种原因不得不被切除时,人们将面对因胆汁得不到调控而引起的生理状态的改变。这时,胆汁将持续进入十二指肠,而在人们进食时却又不能得到足够的胆汁来帮助消化,会导致消化不良的症状出现,如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
手术切除胆囊后,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恢复,可以获得自身的调节代偿,即通过胆管的代偿性扩张,有效地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由于胆囊切除后代偿功能的调节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人体的消化功能毕竟要相对减弱,因此,胆囊切除手术后的病员,在家庭护理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饮食指导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手术后近期,尽量减少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不吃或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如果因口感需要可适当用一些橄榄油来烹制食品。要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如瘦肉、水产品、豆制品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并且要做到少量多餐,以适应胆囊切除术后的生理改变。消化不良的症状大概会持续半年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胆总管逐渐扩张,会部分替代胆囊的作用,消化不良的症状也就会慢慢缓解。这时饮食也就能逐步过度到正常了。
2)恢复正常饮食,宜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植物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忌食脑、肝、肾、鱼及油炸食物,更应忌食肥肉、忌饮酒、以免影响肝脏功能,或造成胆管结石。
3)注意心理卫生,经常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避免发怒、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以防止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机能发生紊乱,影响胆管代偿功能的恢复。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轻体力劳动,忌长时间坐卧、活动过少,以利肌体功能的恢复。术后两三个月内,可以进行像散步这样的活动,以促进机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