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发现:皮肤上的苯乙酮可使人招蚊子

2022年07月01日 512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研究人员几十年前就发现,某些疾病会改变人体的气味。某些病毒和微生物已进化到可以改变被感染者的气味。 例如,被黄瓜花叶病毒感染的植物能释放出一种小分子吸引蚜虫,这种病毒再利用蚜虫作为载体感染新的植物。科学家们还发现,引起疟疾的病毒可通过改变患者身体气味吸引蚊子。

发表在6月30日的《细胞》杂志上的清华大学学者们研究发现,感染了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的老鼠产生的苯乙酮是健康小鼠的10倍。 用苯乙酮这种化合物涂抹健康的老鼠和一些人类志愿者,发现这种气味可吸引很多蚊子(哈哈,记住这个招蚊妙招) 。

人和老鼠的皮肤本身就有产生苯乙酮的细菌生长,但该细菌的数量受由皮肤细胞分泌的一种抗菌蛋白精细控制。当老鼠感染登革热或寨卡病毒时,这种抗菌蛋白产量下降。结果,感染小鼠的皮肤上便滋生大量产苯乙酮的细菌,使小鼠散发出异味,从而招引蚊子。

登革热患者的腋下比没有感染病毒时产生更多的苯乙酮。此外,蚊子容易被登革热患者的汗液吸引。 

这些信息均表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已经将苯乙酮作为化学武器,以帮助自己传播。 

不过,研究人员还发现,给感染的老鼠服维生素A有助于降低动物分泌的苯乙酮的数量,这可能为控制两种疾病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那么,未来,有没有哪种化合物(比如文中的维生素A)可用来减少蚊虫叮咬,值得期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