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风险?

2021年10月09日 772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愈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的唯一办法,但是手术风险是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术前选择对手术设备及医生的技术的高要求,可降低手术风险。显微血管减压术,顾名思义就是将导致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从所压迫的面神经分离并解除其压迫的一种手术方式。因为神经和血管位于颅内,且高度集中,故无效的操作和分离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面肌痉挛的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手术并发症越来越少。除术者的手术技术外,应用先进的设备保障手术疗效避免并发症发生,就是术前相关各影像学检查和术中电生理监测。

  影响其风险的因素除术者的手术技术外,应用先进的设备保障手术疗效避免并发症发生,交大一附院姜海涛教授介绍: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根治率达到95%以上,“三重保险”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核磁共振薄层扫描可以清晰的找到责任血管与神经是否产生骑跨现象,判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原因,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条件。

  而术中电生理监测就像一个身份认证系统,手术中在对可疑的“责任”血管进行减压操作时,监测系统实时观察面肌痉挛患者异常波的情况,一旦“责任”血管找到了,监测系统就会立即发现,这样很容易找到血管,并充分进行减压。而且减少了过度寻找血管的过程,极大的减少了对相关神经的骚扰,也就减少了像听力损失、面瘫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面肌痉挛的手术属于功能性手术,尽可能多的保留患者的功能是术者的责任。手术技术为前提的“三重保险”,即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电生理监测使及多模态影像融合与3D打印技术,此技术利用多模态影像数据配准融合和三维重建的方法构血管神经结构,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同神经及脑干的关系,常见的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常规的术前颅神经显像检查,临床医生可获得有效的信息往往欠缺较多,多模态技术可以让术者更直观的、准确的对有无神经血管压迫及责任血管压迫部位及特点做出判断,对手术策略制定及术中寻找责任血管提供重要信息,从而减少术中寻找责任血管的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同时打印3D模型,可用于模拟手术操作,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