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李旭东教授解析:神经源性膀胱治疗重点肾脏管理

2022年04月22日 701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应从整体上考虑患者的膀胱管理,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神经源性膀胱总体原则是降低上尿路损害的风险,减少膀胱输尿管反流;保护上尿路,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恢复低压储尿功能,保护肾脏功能,改善排尿障碍症状以减轻患者生活上的痛苦。

  保护肾脏是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最主要目的,肾脏为什么会积水?有两个原因:1、反流;2、高压膀胱,

  高压膀胱分为

  储尿期高压:因为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储尿的界限是40厘米水柱,膀胱在储尿期,当压力大于40厘米水柱,肾脏就受不了了,储尿期高压是肾脏积水的最主要原因。

  排尿期高压:我们希望排尿时间是很短,同时压力又很低的排尿,也就是低压排尿,正常排尿是20厘米水柱。

  间歇导尿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导致膀胱和肾脏功能损害,在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间歇导尿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导致膀胱和肾脏功能损害,在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1、间歇导尿可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态;

  2、防止膀胱过度充盈,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

  3、膀胱间歇性充盈与排空,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4、早期进行间歇导尿是膀胱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协调膀胱排空的“金标准”。

  间歇导尿的优点

  1、定时排空膀胱,模拟膀胱正常生理功能

  2、降低膀胱残余尿量

  3、减少尿路感染(UTI)、肾盂-肾炎感染风险

  4、减少泌尿道结石风险

  5、保护膀胱和肾脏功能

  6、改善性能力和提高生育能力

  7、提高生活质量。

  间歇性导尿的方案制定(频次)

  根据残余尿量不断的调整导尿频次直至恢复正常但神经源性膀胱根据残余尿有风险,要根据安全膀胱容量来判断。

  1、残余尿量大于300ML:每日导尿4-6次;

  2、残余尿量大于200ML:每日导尿3-4次;

  3、残余尿量大于100ML:每日导尿1-2次;

  4、残余尿量小于20%:每周导尿1次。

  常见有效的药物治疗有:

  1、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的药物,如M受体阻滞剂。

  2、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药物,M受体激动剂。

  3、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

  4、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α受体激动剂。

  5、减少尿液产生的药物,如去氨加压素等。

  骶神经调控手术治疗

  我们知道尿液由肾产生,经输尿管到达“水库”——膀胱,当储存到一定容量时,人体就有了尿意,再由大脑发出指令,“水库”就放闸,尿液由尿道排出体外。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而言,由于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经功能紊乱,无法准确向大脑传送“开”“关”信号,大脑也就不能发出准确的指令,导致膀胱失控,出现排尿无力等一系列排尿障碍的症状。而骶神经调控(膀胱起搏器)正是解决了这一难题,电极装置通过局麻下微创手术植入到患者的骶神经,通过持续、微弱电流刺激调节骶神经功能,从而抑制异常信号,协调膀胱与括约肌功能,促进膀胱排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