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了,是直肠癌还是痔疮

2017年07月22日 101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大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癌症的第二位,而大肠癌中约60%均为直肠癌。专家提醒,40岁以上人群最好定期做肠镜检查。直肠癌是消化道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如不及早诊治,可危及生命。直肠癌初期很容易被误诊为“痔疮”,这种误诊有的是患者的自我误判,有的是医务人员的臆测。之所以有很高的误诊率,主要是直肠癌与“痔疮”的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等。其实只要患者提高警惕,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是完全可能的。如能早期发现,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


“肛肠痔瘘病” (俗称“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多发的直肠肛门疾病。主要见于成年人,但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病,其中以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发病率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病情并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疮”约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3%,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约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2%。故有“十人九痔”之说。一般来说,大多数“痔疮”不需要做任何特殊治疗,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无多大影响。



直肠癌经常被误诊为“痔疮”。这是因为直肠癌与“痔疮”这两种病症均有大便带血的症状。“痔疮”包括内痔和外痔,一般不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痔疮”的存在容易造成其他疾病的误诊。直肠癌与“痔疮”都会出现大便带血,但“痔疮”患者的大便带血,是因排便时擦伤患处,血液多数是随着大便排出后滴下来,因此与大便不相混合,更没有粘液存在。而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则常带有血液、粘液等,并常伴有较明显的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变形等症状。患者不要一发现便血或一摸到肛门口有小肉赘,就大惊失色,当然也不能满不在乎,自认为就是“痔疮”,无关紧要,这样就就有可能让症状相似的“痔疮”掩盖了直肠癌的病情,从而延误治疗时机。而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医,以检查确诊。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直肠癌病例,在获得确诊和治疗前,很多均曾经不同程度的被误诊误治过,误诊率0%~88%之间,直肠癌的误诊率在最容易误诊的癌症中高居第一位。这是因为直肠癌是一种善于“伪装”的癌症:大便带血(便血)、大便带黏液、腹泻、排便困难,这些症状不仅容易让人想到“痔疮”,还容易误诊为肠炎、细菌性痢疾及肛裂等,很多直肠癌患者均是被当成这些疾病治疗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病情发展到晚期时才获得正确的诊断,但是业已错过了早期治疗、获得理想疗效的机会。这是一种多么可怕与危险的情景啊!


为了能早期发现直肠癌,建议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与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肿的刺激,患者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随着病程发展、癌肿增大,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或变形、腹胀等症状。



(2)大便性状改变。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黏液。80%~90%的直肠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在粪便中可见到脱落的肿瘤组织,但这时往往已不是早期。



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就要认真对待,就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没有进行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如“痔疮”或菌痢等。中国人所患的直肠癌70%都位于直肠中下段,这为临床医生作指诊检查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一般说来,直肠指检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简单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故区别直肠癌与“痔疮”在临床上只需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就能达到目的,做一次直肠指检只需几元,做一次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不会超出100元。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患者不妨自己主动提出要求做指诊检查与肠镜检查。千万不要由于羞于检查、或怕检查带来的痛苦,在医生开出检查单后拿着单子不做检查,从而延误了早期发现的时机(这类例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有许多临床专家一再强调:患者发现便血后不要自己总认为是“痔疮”,一定要认真对待,及时就医。患者可主动提出要求做指诊检查与肠镜检查,以早期确诊,或排除患有直肠癌的可能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