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
2008年12月14日 635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发展的脊髓变性疾病,病因不详,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脊髓肿瘤的囊性变、血管畸形或脊髓损伤性出血、脊髓炎等因素均可成为病因之一。最近也有观点认为脊髓空洞的形成完全是由机械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因第四脑室出口受阻,脑室内脑脊液的搏动波的不断冲击,最终导致脊髓中央管逐渐扩大形成空洞。
【病理】
病变好发于颈髓,可向上到延髓,向下至胸髓,少数可延伸到腰段。脊髓表面可正常,有些在脊髓后角部可呈薄薄一层膜,脊髓多数明显增粗,空洞内常含有无色或黄色液体,空洞的形状不一,有时可为胶质组织分隔成多房状,压迫白质传导束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诊断要点】
1.病史以青少年起病多见,缓慢进展,首先影响一侧上肢,然后发展到对侧和下肢,或在一定时间后保持稳定。
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受损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长束体征及神经营养障碍。
(1)节断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单侧或双侧的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觉完整或相对地正常,部分患者有自发疼痛,因痛温觉丧失常见局部烫伤。
(2)运动障碍:脊髓前角细胞受损后,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尤以两手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渐波及上肢其它肌肉,腱反射及肌张力减低。空洞扩大压迫皮质脊髓束引起下肢无力,多为痉挛性不全轻瘫。肌张力亢进,病理反射阴性。晚期病例瘫痪加重。
(3)营养性障碍及其它症状:关节萎缩和畸形、肿大,运动时有摩擦音而无痛觉,产生夏科(Charcot)关节。皮下组织增厚、肿胀及异样发软。伴有局部溃疡及感觉缺失时,形成:Mervan综合征。颈胸段病变损害交感神经时,可产生颈交感神经麻痹(Horner)综合征。指端、指中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皮肤无汗或多汗、易致溃疡等。晚期可有神经原性膀胱及大便失禁现象。常伴有环枕畸形、脊柱侧突、后突、脊柱裂及弓形足等畸形。
3.辅助检查
(1)X线平片:颅底、脊柱平片可见环枕畸形、脊柱侧突、后突及脊柱裂等异常骨质改变。
(2)脑脊液:大多正常,少数有蛋白增高,椎管梗阻。
(3)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并能清晰了解空洞的范围、大小及部分原因。
【处理】
1.非手术治疗 无症状者可跟踪观察,也可行脊髓病变放射治疗和131碘(131I)口服治疗对病程较短者有一定疗效。继发性者可积极治疗原发病。
2.手术治疗 多数有症状者均应手术,手术可缓解症状或阻止病情的发展。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①颅后窝减压及脊髓中央管上口肌肉填塞术;②脊髓空洞切开减压和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如为上颈髓病变可同时行上述手术。术后多数均有效,部分病例术后复查MRI可见空洞消失或明显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