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怎样控制好血压?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2019年05月22日 874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国是世界高血压大国,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超过2.7亿人,2013年由高血压带来的直接经济负担达2103亿元,占中国卫生总费用的6.61%。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超40%,而在≥80岁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伴随的危险因素会越来越多,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更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
易出现“好转”假象
71岁的洪大爷,患高血压已有十几年。之前洪大爷都是按时服降压药,但最近气温升高,他感觉自己的病情有“好转”迹象,便减少了降压药的服用次数。两周过后,洪大爷外出散步时感觉有些头晕,到路旁药店一测量,发现血压比之前更高了。
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王浩表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随季节变化而波动,通常夏天血压低、冬天血压高。人体内有调节血压的压力感受器,它可以感知血压,通过一系列的神经体液反射,使得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随着年龄增长,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血压调节功能减退,使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范围明显增大,所以气温升高后,洪大爷出现“好转”的假象。
除了血压波动大,脉压大也是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之一。脉压是指高压和低压的差值,它可以反映出大动脉的弹性以及血液循环的波动性,是衡量大动脉僵硬程度的指标之一。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年龄增长,导致动脉弹性减弱、僵硬度增加,所以脉压明显增大。脉压越大,说明动脉顺应性、弹性越差,使得心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
靶器官更易受损
发生前,肠道常存在很长时间的癌前病变,即结肠腺瘤。一般来说,从腺瘤发展到癌,大概要六七年时间。《指南》强调,在这个时间段里,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发现腺瘤,并及时切除,从而防止癌的发生。如果发现腺瘤已经发生癌变,但癌细胞仅侵犯到结直肠内最表浅的一层,在肠镜下可以完整切除肿瘤,也可以达到治愈。
王浩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受到损害的程度越严重,心血管的危险性也越大。血压从115/75mmHg起,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1倍。而50岁以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不仅受到血压水平高低的影响,还受到血压波动的影响。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对身体危害也较大,因此相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及临床事件发生风险的概率更高,特别是以下五个器官,更易受到损害:
心脏
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肌肥厚。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血压升高使心脏向动脉射血的阻力增大、负担加重,加上一些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造成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肌肥厚。
大脑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脑卒中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
肾脏
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造成肾小球损害和肾微小动脉病变,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15年后会出现肾损害。
血管
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有下肢静息痛,甚至溃疡或坏疽。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流把主动脉的内膜和中层剥离,形成壁内血肿。严重者可产生突发的胸腹部撕裂样剧痛,引发休克甚至猝死。
眼睛
高血压可损害眼底动脉、视网膜、视神经,造成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和渗出、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乳头水肿萎缩、黄斑变性等,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导致失明。
家庭血压测量注意这些
随着大众健康保护意识的提高,电子血压计进入不少家庭,许多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经常在家中测量血压,并将这些测量结果带给治疗医生,给医生制定或变更治疗方案时作参考。
家庭测血压有哪些要求呢?王浩指出,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推荐选择经过BHS、ESH、AAMI认证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过小会导致血压测量值偏高,袖带过大会导致血压测量值偏低,袖带气囊至少应覆盖80%的上臂周径;被测量者测量前30分钟内要避免受寒、用力、疼痛、疲劳、进食、吸烟和饮咖啡等;测量前应排空膀胱,检查前5分钟内不要做体位变动,安静休息,精神放松;测量时理想的室内温度应在21摄氏度左右,安静无噪音。
测量过程中,被测量者取坐位,双足平放在地面上,要求双下肢不能交叉,最好坐靠背椅;胳膊放在桌面上,支撑应舒适,与躯干成45度角,手掌向上,裸露右上臂,肘部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将袖带平展缚在被测者上臂,松紧度以能容下两个手指为宜;袖带下缘应在肘弯褶皱上2.5cm处;注意避免隔着衣服测量血压,如需进行第二次测量,间隔应大于30秒。
老年高血压患者
夏季要及时补充水分
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因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吃药或随意增加药量。还有一些像洪大爷一样的患者,因夏季血压比冬季低,便自行停止或减少服用降压药。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杰告诉记者,气温改变对血压的影响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有的人降得多,有的人降得少,所以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压、心率、全身情况和季节适当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
夏季,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了严格按医生要求吃药外,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张杰提出以下建议:
及时补充水分。
夏天出汗多,血液易浓缩,在睡眠或安静时血流缓慢的情况下,就容易形成血栓。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夏季首先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即使感觉不太热、不怎么渴,也要适当饮水,特别是出汗多的情况下更应及时补充水分,无糖尿病的患者可加大新鲜水果的摄入量。
饮食清淡、限制饮酒。
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了控制盐的摄入量外,还应多吃一些含钙、钾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增加禽类及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且含脂肪较少的动物性食物,每天饮用一些牛奶和茶。要限制饮酒,尤其是白酒,最好不喝。
积极运动、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的同时,要增加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定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喜好、实际条件,可以散步、慢步走、骑车、爬山,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保证睡眠、情绪稳定。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血压的昼夜规律。夏天湿热的气候容易使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这时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保证正常睡眠。同时要保持心境开阔、情绪愉快。
年轻人高血压
警惕原发病
“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只有50%左右,也就是说还有一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正处在心脑血管事件的上游。”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丽华教授说,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95%以上的高血压都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找不到明确病因,可能与家族史、高龄、基因变异等有关,也与肥胖、高盐饮食、抽烟喝酒、精神因素等有关。
“虽然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只有5%左右,但也应该重视,尤其是年轻人的血压高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高血压原因的筛查。”张丽华教授说,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如垂体瘤、甲亢、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大血管疾病等,一般很难与原发性高血压区分,需要特殊仪器检查才能发现。继发性高血压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要高于老年人,因此,年轻人发现高血压后,建议找专科医生判断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以便积极控制原发病。
此外,张丽华教授提到,阶段性高血压也应该提高警惕。前段时间,高三学生小张因为头晕不适到医院就诊,测量发现其血压偏高,进一步检查发现小张肾上腺有个小瘤子,医生建议做手术。关于要不要做手术,小张父母犯了难,专程找到张主任,张丽华教授见了小张后,建议他住院观察一下,找一找其他病因,没想到住院几天后,小张的血压竟然恢复到了正常状态,连药都没吃。原来,小张的高血压是学习压力过大形成的阶段性高血压。这种阶段性的高血压在学生族、上班族和中老年人中都有,一般有明确的诱因,如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压力大等,去除诱因后能恢复正常状态。
张丽华教授提醒,在生活工作节奏快的现代社会,要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控制体重、低盐饮食,戒掉喝酒抽烟、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当出现头晕、睡不醒、像戴了顶帽子等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
不要自作主张
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和控制血压是长期的过程,所以有很多误区。郑州市的张阿姨患有高血压,前段时间,天气明显升温,张阿姨就想,气温升高了,血压就该降下来了,于是,她就自作主张的把药停了。可刚停药没两天,好不容易控制的血压又升上来了,她赶紧找到张丽华主任就诊。张丽华说,虽然一般情况下夏季血压会偏低,但也因人而异,患者千万不要自己擅自停药或减药,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丽华教授提到,门诊上经常见到许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如有的人药物吃吃停停,发现血压正常了就不吃药了,实际上血压正常只是药物控制的结果,停药后血压容易再次升高。另外,药物吃吃停停导致血压也会忽高忽低,对于身危害也很大。还有的人认为是药三分毒,不愿意吃药,要带降压手表,降压鞋垫等,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是没有用的。其实,高血压给身体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于药物,患者应该更多的考虑获益比。
张丽华教授提醒,高血压最严重的后果是脑卒中、心梗、主动脉夹层等的心脑血管事件,当出现头痛、头晕、胸痛、胸闷、气短、耐力下降等症状时,千万不要大意,要及时到医院排除这些危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