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科医生教你看肝功能化验单
2018年08月21日 889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每天进行着数以千计的生化反应,除了生产日常所需的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物质外,还参与体内的能量与物质代谢,功能非常复查。肝功能检查的各项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肝损伤时的生化改变,临床医生借助这些客观指标推断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以及可能的病因,为下一步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方向,下面我就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临床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血清转氨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谷丙转氨酶 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谷草转氨酶 AST)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中应用最广的酶。但是,大家要注意,除了肝脏,转氨酶在心肌、骨骼肌、肾脏内含量也非常丰富,当这些组织损害或者病变时也会出现转氨酶的升高,因此我们不能一看见转氨酶升高就认为是肝脏病变,还须排除其他脏器的损伤。严格来说,转氨酶不属于肝脏的功能评价指标,它们主要反映肝脏炎症的轻重,即肝脏结构的破坏程度。那么这种炎症程度如何界定呢?一般来说,正常值上限5倍以内为轻度炎症,5~10倍正常值上限为中度炎症,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上为重度炎症。即便是重度炎症,也并不意味着预后就差,因为肝脏的再生能力非常强,所以我们不能通过转氨酶的水平来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对于一些特定的肝病,我们要关注AST与ALT的比值,如在酒精性肝病中,AST/ALT比值常常>2,如果>3,则要高度怀疑本病。
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升高提示肝内胆汁淤积,因此临床上我们习惯称这两个酶为胆系酶,它升高的幅度也反应出胆汁淤积的程度。胆汁淤积的形成既可以是由于肝外胆道的阻塞,如胰头癌、胆道结石等;也可以是肝内胆汁淤积,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药物性肝炎等。除此之外,ALP和γ-GT升高可见于肝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在肝恶性肿瘤中,γ-GT升高可以非常明显,因此,它对于诊断肝癌也是具有一定的价值。 血清胆红素 血清总胆红素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黄疸指数,是肝功能检查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由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构成,直接反应肝细胞损害或胆汁淤积的严重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造成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总胆红素的构成大致判断黄疸的形成原因。如果总胆红素中主要为直接胆红素(比重超过60%),多考虑阻塞性黄疸,提示肝内外胆道梗阻,胆汁排泌不畅;反之,如果总胆红素中以间接胆红素为主(比重超过60%),则多为溶血性黄疸,但溶血所致的黄疸不会太高,一般在85mmol/L以下。对于肝细胞性黄疸来说,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的占比差不多,基本上在1:1左右。总体而言,总胆红素越高,说明肝功能在恶化,胆汁淤积更加严重,病情加重,预后不好。
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是反应肝脏合成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正常值为35~55g/L。正常人血浆白蛋白的半衰期为20~26天,由于半衰期较长,对肝脏合成能力的反映具有滞后性,不能立即反映急性肝细胞损害,因此血浆白蛋白不是反映肝脏损害的一个灵敏的指标,往往在肝脏慢性和严重损害时才有所反映。白蛋白合成的前体前白蛋白的半衰期仅为1.9天,能够反映肝脏近期的合成能力,故对于急性重症肝炎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正常人血清球蛋白值为20~30g/L,包括α1、α2、β、γ四种。α1球蛋白升高多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广泛肿瘤;α2和β球蛋白升高主要见于肝内外胆汁淤积,特别是慢性胆汁淤积伴高脂血症时;γ球蛋白系免疫球蛋白,升高多见于肝脏慢性炎症、自身免疫反应以及失代偿期的肝炎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虽然不在肝功能指标之列,但它确实是反映肝脏合成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主要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凝血因子是在肝内合成。凝血酶原时间的长短与肝细胞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在严重肝病时,特别是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时,如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在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情况下,提示肝细胞损害严重,预后较差。 以上这些都是临床上非常关注的肝功能指标,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指标如胆碱酯酶、血氨、总胆固醇、胆汁酸等,它们也分别反映了肝脏合成与代谢功能。准确地解读这些指标,有助于我们进行临床决策,更好的把握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