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洗配合红光照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46例

2019年03月05日 75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中药内服外洗配合红光照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46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王桂萍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洗结合红光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辩证论治为主的方法,以中药内服调理脏腑气血,中药外洗清热利湿止痒,红光照射改善外阴局部神经血管营养环境治疗外阴白色病变46例。结果:46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1.3%。结论:中药内服外洗配合红光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效果显著。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征医院)妇科王桂萍

关键词:外阴白色病变,中药,红光,临床观察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女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白色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因其病因迄今不明,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故属于妇科的疑难病症之一。我院妇科采用中药内服、外洗,配合红光照射综合治疗本病,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2007年8月-2010年11月治疗的患者46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病程长者9年,短者8个月,年龄18岁—83岁,其中20岁以下1人,20岁-40岁3人,40岁-60岁31人,60岁以上11人,平均52岁,治疗前均进行白带常规、尿常规及病理活检,排除糖尿病、阴道炎及下尿路感染引起的外阴瘙痒。病理检查:鳞状上皮增生型20例(占43.4%),硬化性苔藓型15例(占32.6%),混合型11例(占24%)。多数患者就诊数家医院。

1.2诊断标准: 均符合《临床妇产科学》所述的外阴白色病变诊断标准[1] 。其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剧烈难忍,以夜间尤甚,搔抓后可见抓痕,或局部有丘疹、皲裂,晚期可有性交困难及排尿障碍。主要体征:皮肤或粘膜脱色或者变白,皮肤萎缩、变薄、变脆,可见皲裂,甚至如卷烟纸状或者皮肤增厚如皮革,皮肤纹理突出。经病理诊断确诊。

2治疗方法

2.1内服方:以知柏地黄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组成:山萸肉12g,山药15g,生地15g,知母10g,黄柏10g,茯苓10g,泽泻6g,白蒺藜15g,女贞子15g,黄精12g,白芍12g。湿热盛者,加苍术10g,车前子15g,白藓皮15g,地锦草15g;瘀血盛者,加桃仁10g,红花10g,全蝎3条;兼脾肾阳虚者加黄芪15g,白术12g,川续断15g,菟丝子15g;兼肝气郁结者加郁金10g,合欢花10g,木香6g;睡眠不安者加酸枣仁15g,夜交藤30g,五味子12g。水煎服,日一剂,随症加减,1个月为一疗程。

2.2外洗方:以熏洗坐浴为主。药用黄柏15g,百部15g,红藤15g,败酱草15g,夏枯草15g,白花蛇舌草15g,花椒15g,白矾10g,苦参15g。瘙痒严重者,加地肤子15g,白藓皮15g,蝉衣10g;皮肤萎缩外阴干涩者加仙灵脾15g,白芍15g,地骨皮15g;外阴皮肤增厚皲裂者加乌梅15g,赤芍15g,桃仁15g。水煎先熏后洗再坐浴,坐浴时间15-20分钟,日一剂,1个月为一个疗程。

2.3红光照射:采用红光治疗仪,频率4-6Hz,时间20分钟,光源距外阴4-8厘米,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光照前清洁外阴,病变部位涂以维生素AD滴剂,隔日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

治疗期间嘱患者穿着宽松透气,保持外阴干爽舒适;忌辛辣饮食、烟酒,忌用刺激性液体清洗外阴。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症状消失,病变部位皮肤黏膜颜色、弹性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除或偶有痒感,白色区变为粉红色或褐色,角化萎缩明显减轻,弹性恢复;有效:症状减轻,皮损区域范围减小,颜色、弹性有一定恢复;无效: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外阴部位症状、体征较前无明显变化,或皮损部位扩大或弹性下降,皮裂加重,色素脱失、痛痒、萎缩加重。

3.2治疗结果:46例患者平均治疗4个疗程,最长治疗8个疗程,最短治疗1个疗程。其中鳞状上皮增生型20例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硬化型苔藓型15例患者中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混合型11例中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2例,46例患者总有效率91.3%。

4典型病历:

  李某某,女,53岁,初诊时间2009年9月12日,因外阴瘙痒近5年就诊,诉瘙痒严重时彻夜难眠。患者常感腰腿酸痛不适,心烦易怒,口眼干燥,纳差便秘,舌瘦红苔薄黄腻,脉弦细略数。妇科检查:患者大阴唇内侧可见白色病损,几乎成对称性,黏膜增厚,弹性减退,有搔抓痕迹;小阴唇萎缩,会阴联合上缘黏膜颜色变浅,增厚粗糙,有抓痕;会阴处皮肤颜色呈象牙白,有皲裂;阴道畅,内有少许稍黄分泌物,宫颈充血,子宫附件无异常。外阴局部活检:硬化性苔藓合并鳞状上皮增生,符合外阴白色病变的诊断。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湿热下注。肝肾阴虚,筋脉失濡,肌骨不健,故腰腿酸痛;阴虚生热,热耗津液,故口眼干燥;虚火内扰,肝气不舒,故心烦易怒;湿热阻滞,脾土失运,故纳呆便秘,湿热下注故外阴瘙痒不适,带下色黄。治疗方法:内服汤药以滋养肝肾之阴,清利湿热,以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用:山萸肉12g,山药15g,生地15g,知母10g,黄柏10g,茯苓10g,泽泻6g,白蒺藜15g,女贞子15g,黄精12g,白芍12g,苍术10g,车前子15g,白藓皮15g,地锦草15g,郁金10g,夜交藤30g,水煎服,日一剂;外洗方以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止痒:黄柏15g,百部15g,红藤15g,败酱草15g,夏枯草15g,白花蛇舌草15g,花椒15g,白矾10g,苦参15g,地肤子15g,白藓皮15g,蝉衣10g,乌梅15g,赤芍15g,桃仁15g,水煎外洗,日一剂;红光照射,隔日一次。治疗一周后,患者瘙痒症状大为减轻,可以安睡整夜,会阴处裂口愈合;治疗一个疗程后,皮肤粘膜弹性恢复,增厚区域变薄,白色区域的皮肤黏膜开始着色,治疗期间内服及外洗的中药根据患者的症状略作调整;患者继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外阴皮肤粘膜颜色及弹性几乎接近正常,瘙痒症状全消,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患者自觉无任何不适,嘱其仍用洗药巩固2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5讨论:

外阴白色病变可能的发病病因[3]有局部部分神经血管功能失调,细胞代谢功能紊乱,自身免疫障碍,雌激素、雄激素低下,抗氧化能力低下,微量元素缺乏,皮肤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增高,细胞增殖异常,感染,心理变化等,其可归入中医的阴痒、阴蚀、阴疮等疾病,它虽为外阴局部病变,但是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经络气血盛衰以及生活习惯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笔者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其致病之本为肝肾阴虚,或兼夹脾肾阳虚,或兼夹气血亏虚,其标为或湿热下注,或风燥侵袭外阴,表现出来外阴皮肤黏膜或失于濡养,出现变白瘙痒,干涩裂口,萎缩等症状,或湿热浸淫,日久与瘀血相结,出现外阴皮肤变白增厚,瘙痒难忍,甚至溃破流水,肿痛等症状。所以治疗起来就要标本同治,再辅以物理疗法,达到较佳的治疗目的。内服法主方以补益肝肾,养血祛风,清利湿热为主,其中山萸肉、山药、女贞子、黄精滋补肝肾之阴以调节脏腑的功能,生地、白芍、白蒺藜养血祛风,知母、黄柏、茯苓、泽泻清利下焦湿热;兼脾肾阳虚时,加黄芪、白术、川续断、菟丝子以健脾温肾;湿热盛者,合苍术、车前子、白藓皮、地锦草加大清利湿热的力量;瘀血盛者,合桃仁、红花、全蝎活血化瘀,入络搜邪;兼肝气郁结者加郁金、合欢花、木香疏肝理气,条达情志;睡眠不安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五味子补心安神。

外洗方以利湿清热止痒为主要目的,其中花椒、百部、苦参、白矾杀虫止痒,黄柏、红藤、败酱草、夏枯草、白花蛇舌草清热化湿止痒。瘙痒严重者,加地肤子、白藓皮、蝉衣疏风止痒;皮肤萎缩外阴干涩者加仙灵脾、白芍、地骨皮填精养血;外阴皮肤增厚皲裂者加乌梅、赤芍、桃仁活血化瘀,收敛疮口。

维生素AD滴剂外涂配合红光照射,使热效应深入皮肤真皮层,以改善其神经血管的营养,达到治疗目的,其中维生素AD可以调节上皮组织细胞的生长,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黏膜干燥角质化,此治疗方法无创、有效、安全 。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内外合治,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睡眠质量提高,精神好转;使患者外阴局部环境改善,病变组织得以修复,而且中药与红光相对的安全性使患者依存性提高,增强了她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治疗的患者中病程越短者,效果越明显,治愈的几率越大,所以应劝导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顾美皎.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767-770

2.       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S]北 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29

3. 尹伶,濮德敏.外阴白色病变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 19( 1): 12- 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