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治疗—短波与超短波
2019年04月27日 131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
1)各种非特异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肺炎、支气管炎、肌筋膜炎、扭挫伤、骨关节病、骨折与伤口延期愈合,胃、十二指肠溃疡、肠炎、胆囊炎、肾炎、神经炎、前列腺炎、盆腔炎等。
2)高热治疗与放疗、化疗综合治疗适用于皮肤癌、乳癌、淋巴结转移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瘤、膀胱癌、骨肿瘤、消化道癌、肺癌等。
(2)禁忌症:恶性肿瘤(高热治疗时除外)局部、局部出血倾向、金属异物局部、装有心脏起搏器、青光眼局部、妊娠、活动性结核。
3、设备与用具
(1)短波治疗机:输出波长22.12m、频率13.56MHz或波长11.06m、频率27.12MHz,功率250~300W。用于恶性肿瘤的短波治疗仪功率1~2kW。脉冲短波治疗仪的脉冲波组持续时间25~400ms,脉冲峰功率1kW,平均功率80~120W。
(2)超短波治疗机:常用输出波长7.7m、频率38.96MHz或波长7.37m、频率40.68MHz或波长6m、频率50MHz。用于五官等小部位,选功率50~80W的仪器,较深部位的治疗仪功率250~300W;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仪功率1kW。脉冲超短波治疗仪的脉冲波组持续时间10~100ms,脉冲周期1~10ms,脉冲重复频率100~1000Hz,脉冲峰功率1~10kW,平均功率100W。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治疗前准备:检查各开关旋钮在指定位置,电流输出在零位,电极导线的插头牢固。
(2)治疗操作:
1)接通电源,治疗仪预热2~3分钟,按要求将电极放置于治疗部位;
2)间隙调节:按照治疗仪的输出功率、病灶部位的深度与患者的温热感觉调节,调整治疗部位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微热量治疗时,小功率治疗仪浅作用时电极皮肤间隙为0.5~1cm,大功率治疗仪浅作用时电极皮肤间隙为3~4cm;无热量与温热量治疗时适当加大或减小间隙;
3)将输出档调至“治疗”档,人工或者自动调谐,输出时不论应用何级剂量,必须使仪器输出谐振;
4)治疗剂量按患者治疗时局部的温热感觉分为无热量、微热量、温热量、热量四级。
(3)治疗结束:将输出档调回到零位,关闭高压与电源,取下电缆,移开电极。
5、注意事项
(1)电容法:电极对置法的作用较深;电极并置法的作用较浅,两电极的最近距离应大于两电极与体表间隙之和,约6cm。
(2)电缆法:肢体治疗时选用电缆电极,电缆圈间应距离2~3cm。
(3)治疗前:除去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局部衣物和皮肤要保持干燥。有感觉障碍者不能根据患者主诉调节剂量,头部不宜选择大功率治疗。
(4)治疗中:设施要符合高频电疗安全规范,输出电缆不能交叉,每次治疗应使仪器保持谐振状态。要注意询问患者治疗时的感受,严格控制治疗剂量。肿瘤高热治疗时需暴露治疗部位,肿瘤热疗与放疗、化疗同步。治疗中有不适反应及时停止治疗,对症处理。
(5)超短波产生的非热效应比短波明显。对某些急性炎症、急性损伤、化脓性炎症疾病,采用无热量有显著疗效。
(6)如果身体局部有植入金属物,需要依据病情、人工假体材料,严格按照医嘱,在控制剂量下给予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