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为何需要早期康复训练
2020年11月26日 1389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严重影响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科学规范的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提高预后效果。
早期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和机制
大脑具有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实现主要通过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和运动再学习来实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通过大脑皮质传递神经冲动,促使大脑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通过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和突触的侧枝芽生,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重建神经反馈通路,从而实现靠近损伤部位大脑皮质的功能重组。此外,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挽救缺血半暗带,对于脑功能重组具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训练的意义
康复训练要从翻身、坐、站、走练起,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
脑卒中患者早期须注意预防关节强直,可以进行运动疗法。比如:静息时将患肢维持于功能位,肩外展50°、内旋15°、前屈40°,腕适当背伸,用支架或夹板防止足下垂。脑卒中后,清醒患者在术后2~3天,昏迷病人在发病1周后可开始运动疗法,早期进行患肢的按摩与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幅度要大,动作须轻柔,避免过度牵拉松弛的关节。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影响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为关键,脑组织损伤越重,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运动功能的恢复越困难。年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患者的年龄越小,运动能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大,恢复程度越高。
针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训练其主要作用如下: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全身生理机能衰退;2、活跃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营养功能,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皮肢的废用性萎缩;3、可使大脑休眠状态的突触活化,突触发芽、再生,促进大脑功能重组;早期给予运动疗法对肢体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可避免患肢关节挛缩,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此,需强调一点: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肢体功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但是脑卒中患者康复不能随意乱练,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科学训练,否则可能会引起“误用综合征”。
适时对偏瘫患者施FSPR手术
对于存在因患侧肌张力过高,导致肌肉严重痉挛,出现肢体痉挛瘫的患者,我们建议在发病后1.5年以上病情稳定时施以FSPR术(即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在保留感觉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偏瘫患者过度增高的肌张力,使发生痉挛的肌肉松弛下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存在关节畸形的患者,可以通过二次手术,将关节恢复至正常解剖结构,偏瘫术后还应该坚持专业的康复治疗。“手术康复一体化”的治疗理念,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