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尿床要看神经外科
2018年07月18日 715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同事的宝贝女儿9岁,上小学3年级,成绩优异,唯一令家长烦恼的就是晚上还尿床。虽然试用了许多方法,如晚饭后禁止饮水,放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膀胱训练,服用丙咪嗪、尿多灵及麻黄素等药物,频繁尿床照常进行。这是怎么回事呢?好在近水楼台,同事先给女儿拍了张腰骶段脊柱X线平片,结果发现有脊柱裂。顺藤摸瓜,接着MRI检查终于捕捉到了导致小女孩遗尿症的真正元凶:脊髓拴系症。
1. 什么是遗尿症?
遗尿症俗称尿床,医学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现象。3岁以内的小儿,由于正常的排尿反射尚未建立,排尿不能自控。小儿3岁以后,如果夜间仍不能控制排尿,就属于异常现象了。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2. 继发性遗尿最易忽视的病因是什么?
继发性遗尿有些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其中最常见的是脊髓拴系症。这种疾病并不少见,尤多见于女孩。但一般人,甚至有些医生都对它缺乏认识,以致病情发展到脊髓神经功能出现永久性损害而造成严重残疾。脊髓拴系症是由于母亲怀孕早期感染病毒、严重缺乏叶酸(先天因素)或做过腰骶椎管手术等(后天因素)造成脊髓下端拴系固定,脊髓受到牵拉发生缺血性病理改变,从而产生一系列神经畸形和功能障碍的征候群。随着年龄增长,脊柱脊髓发育和弯腰活动增多,神经组织的损害会逐渐加重。
3. 如何诊断脊髓拴系症?
磁共振扫描(MRI)是诊断脊髓栓系的主要方法,它不仅可以明确有无脊髓栓系,还可以了解并存的其它病理改变,如脂肪瘤、脊髓纵裂等。X线平片可以确定有无脊柱裂。结合大小便功能情况行泌尿系B超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评价泌尿系受累程度和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4. 脊髓拴系症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吗?
手术松解是目前治疗脊髓拴系症的唯一手段,对已明确诊断的病人都适于手术。经手术治疗从而达到解除脊髓拴系和压迫,恢复局部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的目的。由于神经功能障碍多不可逆,为防止业已出现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和继续出现新的症状,提倡尽早手术,治疗越早,效果往往越好。
由于本病起病隐袭,常就诊于儿科、泌尿科、骨科或神经科。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避免漏诊、误诊和延误治疗,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