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术后的中药防治及其应用时间

2018年09月03日 799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循证医学的进步,肿瘤患者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放化疗,目前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对于是否需要中医药治疗,仍困扰着许多患者。他们认为手术已经将肿瘤切除,高危患者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会将残存和逃逸的肿瘤细胞杀灭,再进行中医药的治疗是否多余?术后患者仅定期进行复查,等发现肿瘤复发了再治疗,这种治疗模式是否最优?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就此问题阐述中医药在肿瘤术后治疗的意义和应用。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陈良良

一、           肿瘤术后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性

肿瘤是如何产生的?现代医学认为肿瘤和人的机体是“种子—土壤”的关系,即肿瘤细胞(种子)在适宜的机体内环境(土壤)中发生长、发展的结果。这种有利于肿瘤生成和发展的机体内环境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几个小时的手术只是切除了肿瘤细胞生长、发展的结果,并不能改变身体的内环境,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土壤”,以防肿瘤的复发。

中医认为肿瘤的产生是由于机体正气亏虚,又感受邪毒、情志抑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搏击,日久积聚,渐成肿瘤。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如《外证医案》云:“正气虚则成岩”。因此,肿瘤产生的原因(正气亏虚、邪毒久羁)是手术无法切除的的,但可以通过中医药调整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衡,消除病因,从而达到预防肿瘤复发的目的。大量的研究证实,中医药可改善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高术后的康复能力;中医药可以影响细胞免疫表达水平,加快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速度,从而达到防癌、抑瘤目的。

二、           中药治疗的应用时间

1、根据病情分期:

(1)早期肿瘤术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即可予以2-3个月中医药扶正培本治疗,促使患者尽快康复。然后,如果患者复查各项指标正常,且没有不适症状,考虑患者病期早,正气尚可与病邪相抗争,可暂停中药辅助治疗。

(2)肿瘤中期术后:需要辅助治疗,尤其是高危复发的患者。除了术后需行4-6周期(约3-6月)的化疗或者放疗以“祛邪”,众所周知,放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也会损害机体正常的细胞。例如:放化疗后出现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毛发脱落、免疫力下降等机体功能损伤症状,以及恶心、呕吐、纳差、腹泻、白细胞下降等消化道反应和血液毒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等胃气不和、气血亏虚、气阴两虚的不同征象。此阶段,应给予中药扶正调治为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血液和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扶正增效减毒的目的。

术后辅助放化疗结束后,对于无症状,且各项检查无明显异常的病人,考虑给予2-3年的中药扶正祛邪抗肿瘤治疗,即可达到预防复发,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如病情稳定,无复发、转移情况的话,可以治疗2~3年后适当减少中药剂量或间段服药巩固。对于有不适症状或指标有异常的病人,肿瘤复发可能性较大者,应给予5年的中药辅助治疗,以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恐惧心理,预防复发。至于是否在发病后5年时停药,则需要结合该病的统计学数据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有人提出为了改变肿瘤的生长土壤,需要终生服药,缺少足够的科学依据。

通常,肿瘤患者术后2-3年是复发的高峰期,如果坚持2-3年中药辅助治疗,那么病人的肿瘤复发率会明显降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会明显提高。在肿瘤术后的5年随访期,中医治疗也是全程参与的。个别肿瘤(乳腺癌)需要随访10年。

(3)姑息术后:所谓的肿瘤姑息术是指对于晚期肿瘤病人的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的不完全切除,目的在于改善生存质量,减轻肿瘤引起的痛苦,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疼痛、出血、感染、吞咽困难、呕吐、肠梗阻、呼吸不畅、尿闭等)和暂时控制肿瘤生长,此类病人术后病灶并没有完全消失,仍处在带瘤生存状态,体力允许者应继续行化疗、放疗;如果体力较差,则予生物免疫治疗、中药维持调理、扶正祛邪等综合治疗。

2、根据基础疾病: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如果一个人正气充实,则病邪不易侵袭机体致病。反之,如果体质亏虚,正气不足,则邪毒易羁留体内,日久不祛,则发而为病。一个人是否会患肿瘤,很大部分取决于机体的内环境是否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发展。因此,同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病人,本身免疫力较差,即阴阳失衡、气血失调、在肿瘤术后应该坚持服用中药,一方面可以控制和治疗这些基础疾病,调整机体的平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扶正抗肿瘤、预防复发的目的。 (王珍珍、陈良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