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患者门诊常见问题解答(二)
2019年01月23日 799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3.大夫,您说现在主要应用经鼻垂体瘤切除手术,可是我的鼻孔那么小,医生通过什么设备和技术在术中观察肿瘤呢?
西安交大一附院垂体瘤中心副主任李奇博士回答:“的确,经蝶入路手术的操作通道非常小,大约直径不到2cm。因此,必须要借助于辅助工具来了解手术区域内肿瘤的情况。”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现在已经发展出专用于外科局部细微操作的辅助工具,即高倍率的手术显微镜和光纤内窥镜,可以帮助外科医生通过小孔细致观察肿瘤区域。
手术显微镜可以为外科医生提供高质量的双瞳立体视觉效果,这对切除微小肿瘤(例如那些造成库欣病的微腺瘤)非常有帮助;而内窥镜则能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范围,尤其是呈角度的内镜可以看到直视下所不能及的病灶,美中不足在于内镜所见如同看电视屏幕般,为单眼平面影像,对医师的熟练度要求高。在交大一附院神经外科,经蝶入路鞍区手术都是应用显微镜或者内视镜进行,有时甚至两者都用,每年做这类手术近千例。
4.垂体在大脑深处,距离鼻孔那么远,骨质开口又很小,外科医生用什么工具和办法来切除肿瘤呢?
垂体腺瘤通常质地较软,可以通过长柄刮匙刮出。为了能够通过一个小孔切除大肿瘤,我们可以把肿瘤切成小块,分块取出。李奇博士让大家设想一下:现在有一块大肿瘤,我们需要把它通过一个较小的骨质开口清除干净,手术器械通过骨质窗口只能探及肿瘤的中央部分,而要想满意清除肿瘤,就必须保证周边肿瘤能够在掏空肿瘤核心后,塌陷到术者手术器械能够到达的区域,再继续被清除。但是往往有一些巨大垂体腺瘤,其生长边界超出了垂体正常的生长范围(蝶鞍),周边肿瘤不能被完整切除。比如,如果肿瘤横向生长过度,突入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是人体头面部静脉的汇集区,不仅如此,这个区域还有控制眼球运动的重要神经和为大脑供血的颈内动脉,处处是“雷区”!),这种情况下则很难通过手术完整切除;但是如果肿瘤是向上生长过度,即瘤体大部分位于蝶鞍上方,那么上方的肿瘤就可能会在下方肿瘤被清除后“掉下来”,从而被进一步切除。借助于这个思路,我们有时候将垂体巨大腺瘤的切除手术分成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尝试在手术中切除鞍隔“下方”的垂体腺瘤,术中通过升高颅内压使得位于鞍隔“上方”的肿瘤脱落,“掉进”鞍区,然后再继续手术切除,个别情况下甚至需要分两次进行手术切除。
5.我在我们当地医院做了头核磁,大夫说我垂体这里长了个东西,这一定是垂体瘤吗?我需不需要马上手术?
李博士告诉大家:答案是“不一定”。其实发生“蝶鞍区”的疾病在我们医学上专业叫作“鞍区占位”,虽然鞍区占位最多见的原因是垂体腺瘤,但仍然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占位,需要临床大夫们“火眼金睛”、仔细鉴别。
有经验的医师都不会仅仅通过一张影像来诊断疾病,而最主要是结合患者的病例特点和主要症状,这也是我们要求患者亲自来就诊的原因。例如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主要见于育龄期女性,病变是均匀弥漫的,而且最主要症状是尿崩——每天尿量比别人多好几倍,这种疾病就不需要手术。再如拉斯克囊肿(Rathke’s Pouch Cyst),是一个先天发育中夹在垂体中的囊泡,通常并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也不影响正常生活,只需定期来医院复查即可,除非个别时候它越长越大,压迫垂体引起患者垂体功能低下、月经紊乱等,那么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此外还有一种叫做“甲状腺功能减低继发垂体增生”的疾病,这病其实是我们喉结下的甲状腺“太懒了不工作”,而垂体只好憋着劲催它,结果自己变得越来越大;有经验的医生会注意到患者有乏力、便秘、皮肤干、水肿等等甲状腺功能减低的表现,而避免误诊为“垂体腺瘤”,因为这种情况下做了手术病情不但不缓解,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当您检查发现有垂体的病变之后,一定要到专业的垂体腺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心就诊,经过经验丰富的医生明确诊断之后再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治疗;否则很有可能会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可能因为错误治疗而加重病情!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垂体瘤多学科研究与诊疗中心是中国垂体瘤协作组支持、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牵头成立的专门针对垂体瘤的多学科合作诊疗平台。中心内部根据垂体瘤需要综合诊治的特点按照专业分成9个专业组,分别聘请各相关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本中心旨在以病人为中心,按照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模式,通过研发诊疗新技术,建立多学科会诊平台等方式为垂体瘤患者提供一站式、规范化和个体化的诊疗服务,切实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