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成形术康复指南

2021年07月24日 1027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肩峰下间隙内的病变与肩部疼痛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肩关节病变时,造成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袖退变撕裂等多种病理变化。这些都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经物理治疗、运动疗法、非甾体抗炎药、和肩峰下注射皮质激素无效者,考虑行肩峰成形术和肩峰下减压术。

术后可能会有疼痛产生、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力量下降、耐力下降、功能障碍等问题出现。早期康复能够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袖组织位于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并有滑囊保护。任何原因造成肩峰下方的空间狭窄或滑囊和肩袖及肌腱肿胀,在肩关节活动尤其上举时,会造成肌腱、滑囊及骨组织的磨擦,产生炎症和激惹,引起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即所谓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典型的病史表现为起病隐秘、进展缓慢,可持续数月,好发年龄超过40岁,常见于工作中进行重复性肩部活动的人群。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夜间疼痛在肩峰撞击征中出现较晚,是炎症反应加剧后的表现。肌力下降和关节僵硬可能继发于疼痛抑制。


写在康复之前


1. 一天三次定时有规律地进行长期的运动。

2. 运动前热敷有放松肌肉的效果,运动后冷敷有减少运动后疼痛的效果。

3. 运动后如稍有疼痛并无大碍,如疼痛严重,应减少运动。如果运动过度可能使病情恶化。

4. 开始运动前,进行约一分钟的准备运动,放松肩部关节。

5. 在各项运动的最大限度点(疼痛点)坚持约5秒,慢慢回到最初位置。

6. 运动次数:根据各自肩关节的状态决定,逐渐增加次数。初次目标运动次数以不给肩部过度压力为限,各动作一般以5-10次左右开始。

7. 运动尺度:初次运动时,到不产生疼痛的可能范围为止,逐渐增大运动尺度。




康复治疗指南


阶段1:

时间:术后2~3周

目标:着重在于控制术后炎症和疼痛,避免感染,保护复原中的软组织,减少制动影响及活动限制。

阶段2:

时间:术后第3~6周

目标:着重训练肌肉肌力,并持续进行肩袖肌群与肩胛稳定的肌力训练。


阶段3:

时间:术后第9~12周

目标:强调增加运动知觉,关节位置感觉,增加耐力,强化肩胛稳定肌肉,完成特定工作与运动任务。



居家训练建议


第1周


周目标:控制疼痛与肿胀,开始恢复各关节活动度


第0~2天:练习抓握力量运动。若有肿胀,需抬高手臂

第3~7天:


1.练习钟摆运动2分钟,每天3~4次

2.练习手肘、手腕与手部主动关节活动运动。每方向3组,每组重复15下,每天3~4次

3.练习内旋与外旋等长收缩各10秒,每组重复10次,每天10组

4.运动后冰敷


抓握力量训练

钟摆运动


第2周


周目标:避免失用性萎缩。


第8~10天:继续束后,第3~7天计划,并加入下列运动:


1.可忍受范围内的主动协助仰卧屈曲动作。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

2.仰卧,在90º屈曲肩胛后缩。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

3.侧卧外旋直至与地面水平。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

第11~14天:停止第3~7天的运动,只练习第8~10天的运动。运动后仍需冰敷


仰卧主动协助屈曲

1


肩胛后缩


2

第3~6周

阶段目标:增加阻力以提升肩胛稳定肌的收缩量


1.外旋加上弹力带当阻力。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

2.在站姿下执行无阻力全角度的肩向前屈曲与外展运动。使用0.23kg或0.45kg

3.延续之前的内旋,但减少至每天1次,接着每2天1次

4.加上抗重力肩胛平面上举伴随无足力肩外旋。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

5.肩胛前突加上弹力带当阻力。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30下

6.继续先前的肩胛后缩运动

7.增加心血管运动,包括使用上肢(如:使用爬梯机,划船机,上肢手摇测功仪)

抗阻内旋、外旋、后伸、划船




第7~8周


阶段目标:回归正常工作或运动(依状况限制活动)和惯用手非惯用手肌力比率正常化


1.肩胛平面小于70º外展合并内旋动作(使用空罐运动)。一开始不使用阻力,接着重量从0.23kg慢慢增加至0.45kg,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

2.俯卧与俯身合并水平外展,肩外展在100º。一开始在中间角度范围内无阻力。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

3.开始恢复投掷方案计划

4.还是缓和性增强式运动


增强训练、力量训练


第9~12周

阶段目标:取得关节活动度与足够的肌肉力量以符合较激烈的职场与运动需求量


正式恢复投掷与高举过头活动

球类投掷/抗阻投掷





患者教育

肩关节其他疾患,也可参照以上计划进行自我锻炼。最好在医生、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