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的误区
2017年08月08日 88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红眼病,学名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是夏季高发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因为其发病时眼睛结膜(白眼球的表层和眼皮的内面)明显充血发红,所以被称为红眼病。
其实,人们对这种病已经见得比较多了,不少人以为患病后靠自行滴眼药水就能治好,殊不知红眼病因其病因不同而有不同类型,治疗的方法和用药的对策也不同。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分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和急性病毒性结膜炎两大类。不能区分对待这两者,是红眼病防治中的最大的误区。人们通常所说的“红眼病”以前者居多。虽然两者都有眼睛发红、痒痛、流泪、分泌物多等共同症状,但也有一些不同表现。一般来说,细菌性结膜炎的分泌物是黄色黏稠的,而病毒性结膜炎的分泌物多为白色水样,较稀薄。
病毒性结膜炎一般全身症状比较严重,可伴有全身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和疼痛等全身不适。而侵犯到角膜的则以病毒性结膜炎为多见,这种情况叫做病毒性角结膜炎,若侵犯角膜严重,则怕光、流泪症状重,视力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对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治疗,必须对症下药,及时彻底地进行治疗。治疗包括:
1、坚持每天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2~3次,用消毒棉签将分泌物擦干净,使眼部保持清洁,切勿包扎眼睛,以免影响眼内分泌物的排出,影响药物作用并加重炎症;
2、两类急性结膜炎需在医生指导下分别使用抗菌素眼液和抗病毒眼液治疗。症状重的需要配合全身用药治疗。一般经过治疗,多数患者能痊愈而不留后遗症,但需要注意的是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继续治疗一星期,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