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ACEI还是ARB?看完之后才知道不能再“随便”
2019年02月11日 1374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提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相信内科医生对它们都不陌生,均属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
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病蛋白尿和多数高心脏危险的患者也有效。
ACEI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等。
ARB包括缬沙坦分散片、坎地沙坦酯片、奥美沙坦、厄贝沙坦等。
如果高血压患者有下列情况时,ACEI或ARB都可以作为首选:
1、心室肥厚、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等心脏问题;
2、不严重的肾功能异常导致的尿蛋白阳性;
3、糖尿病。
二者共同的优势
总体来说,ACEI和ARB都是通过阻断RAAS系统来实现其临床疗效的,降压作用明显,作用效率大致相似,各国高血压诊治指南均普遍认可。
同时,它们可激活血管内皮分泌扩血管抗增值的活性因子,抑制缩血管促增值的活性因子,从而改善内皮功能,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硬化的进程。
在保护靶器官方面,可以阻止和逆转左心室肥厚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对于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预防和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均适用。并且,可通过扩张脑血管和改善脑内皮细胞功能,起到脑保护作用。
除此以外,ACEI和ARB还可以通过降压,减轻高血压早期的肾脏缺血性损伤,保护肾脏功能。
但是,这两者虽同属于一个大类,却存在着差异,对于特定患者,不能随便互换。
作用机制方面
ACEI类药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合成;防止缓激肽分解:缓激肽有扩张血管和抗内皮细胞凋亡作用。
ARB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的一个亚型AT1受体竞争性结合,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AT1受体结合。
适应证方面
1、高血压伴糖尿病:ACEI或ARB都可选。
2、高血压伴急性心肌梗死、收缩性心衰、蛋白尿肾病时:不耐受ACEI者,可用ARB替代。
3、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ACEI与氢氯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治疗是优选方案。
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CEI优于ARB,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还可能有助于逆转病变。
5、降低心梗、全因死亡等风险方面:ACEI比ARB更有优势。
6、对心血管保护方面:ACEI对缓激肽有抑制作用,而ARB没有显著影响。
因此,目前的临床指南并不认为ARB能够完全取代ACEI。
另外,ACEI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
对于能耐受的患者,建议在安全用药范围内,尽量提高用药剂量,以实现更多的心脑获益。
禁忌证和不良反应方面
1
双侧肾动脉狭窄
当患者患有双侧肾动脉严重狭窄,肾血流灌注减少时,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就会增加,使血管收缩,来提高肾动脉压力,以弥补狭窄所引起的灌注减少。
ACEI会扩张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该状态下的肾动脉压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肾功能急剧下降,且还会影响尿液的生成及代谢物的排泄,是禁忌。
2
高血钾
ACEI可阻止血管紧张素II的产生,醛固酮的产生也随之减少。醛固酮的作用是保钠排钾。醛固酮减少,体内钾离子就增多,而高血钾患者再用ACEI的话,血钾水平就会更高。
3
妊娠
妊娠期妇女使用ACEI,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4
肌酐>265μmol/L禁用ACEI。
5
ARB有引起粒细胞减少和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6
干咳
ACEI常见(5%~6%),与阻滞缓激肽降解有关。培哚普利的咳嗽发生率相对较低。
而ARB不影响缓激肽酶。若患者使用ACEI后出现干咳症状可考虑更换ARB。
药物间相互作用方面
不能只根据娄风湿因子(RF)阳性,就确诊为RA。正常人或其他风湿病如干燥综合征也常有RF阳性,因此,RF并不具备诊断特异性。
不能只根据手指或其他关节的疼痛就诊断为RA。要注意RA的关节外表现。
最常见的有血液学改变,如血小板增多,常标志着疾病的活动性;肺间质性纤维化,常发生于疾病的晚期或病情较重时;血管炎表现如小腿红、肿、热、痛,甚至小腿皮肤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