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是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随着胆固醇及其他沉积物组成的斑块在动脉壁积聚,会导致冠脉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冠心病。
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除了年龄、遗传因素等不可控的因素外,还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烟等可控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积极防控将有助于防治冠心病。
基本病因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壁上的斑块积聚引起的。斑块由胆固醇和动脉中的其他物质沉积物组成。斑块积聚导致动脉管腔不断变窄,而这可能部分或完全阻塞血流。这个过程叫做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积聚过多,动脉管腔变窄会使血液难以通过。当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时,就可能会导致胸痛或不适,称为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冠心病还可以削弱心肌,使心脏无法正常的泵血,导致心力衰竭;还可能导致不规则的心跳,也就是心律失常。
诱发因素
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传统危险因素和“新”危险因素。
传统危险因素
20世纪60年代Framingham等研究发现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大、不健康饮食和大量饮酒等。其中,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属于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外,其余都是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而控制。
年龄:年龄增长会增加动脉损伤和狭窄的风险。
性别:通常男性的冠心病风险更高,但绝经后女性的风险也增加。
遗传因素:心脏病家族史与冠心病高风险相关,特别是近亲患有早期心脏病。如果父亲或兄弟在55岁之前被诊断患有心脏病,或者母亲、姐妹在65岁之前患有心脏病,那么风险最高。
吸烟:吸烟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二手烟也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高血压:没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壁变厚,从而缩小血液流经的管腔。
血脂异常:血液中高水平的胆固醇会增加斑块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风险。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高和“好”胆固醇水平低,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糖尿病:糖尿病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和高血压。
超重或肥胖:体重过重通常会加重其他危险因素。
缺乏体力活动:缺乏运动也与冠心病及其一些危险因素有关。
压力大:生活中没有缓解的压力可能会损害动脉,并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不健康饮食:吃太多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盐和糖的食物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饮酒:大量饮酒会导致心肌损伤,还可以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新”危险因素
随着研究进展,学者发现还有一些危险因素,包括睡眠呼吸暂停、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子痫前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睡眠呼吸暂停: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在睡觉时呼吸反复停止再开始。睡眠呼吸暂停期间发生的血氧水平突然下降会升高血压并使心血管系统紧张,可能导致冠心病。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正常蛋白质,当身体某处出现炎症时,它的水平会升高。高hs-CRP水平可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通常认为,随着冠状动脉变窄,血液的hs-CRP会增多。
高甘油三酯:这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肪(脂质)。高水平甘油三酯可能会增加冠心病风险,尤其是女性。
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用来制造蛋白质以及构建和维持组织的氨基酸。但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子痫前期:怀孕期间女性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会导致高血压和尿液中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它可能导致生命后期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及其他炎性风湿病可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通常会同时存在,并可能互相影响,比如肥胖会导致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而多个危险因素组合在一起时,可能存在累加效应,导致更高的冠心病风险。
此外,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可诱发冠心病发作,尤其是诱发出现胸痛症状(心绞痛),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也可诱发冠心病症状发作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