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有哪些?

2020年02月11日 78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

  临床表现

  1、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1)下尿路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遗尿、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及尿痛等。

  (2)性功能障碍症状:生殖器区域敏感性,勃起功能障碍、性高潮异常、射精异常、性欲减退等。

  2、其他症状

  除排尿症状外,可伴有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便秘,大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减退或丧失,肢体瘫痪等。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尿路感染是神经源性膀胱最常见的并发症,10%~15%的患者可发生尿路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在神经源性膀胱中发生率为10%~40%,通常为可逆性,当排尿情况改善,剩余尿减少,膀胱压力减低时有自行好转的可能,还可并发肾盂肾炎,肾衰竭,肾积水等。

  1、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目标

  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目标包括首要和次要目标:

  (1)首要目标为保护上尿路功能(保护肾脏功能),确保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

  (2)次要目标为恢复∕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提高控尿/排尿能力,减少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文献表明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逼尿肌过度活动或膀胱顺应性降低可以导致储尿期膀胱压力超过安全范围,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或膀胱出口梗阻可以导致排尿期膀胱压力超过安全范围。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把膀胱储尿期和∕或排尿期膀胱压力控制于安全的范围内,降低上尿路损害的发生率,以保证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某些治疗后继发的残余尿量增多问题可以由间歇导尿解决。

  2、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原则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原则包括:

  (1)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原发的神经系统病变未稳定以前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2)选择治疗方式应遵循逐渐从无创、微创、再到有创的原则。

  (3)单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和水平不能明确尿路功能状态,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4)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病情具有临床进展性,因此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后应定期随访,随访应伴随终生,病情进展时应及时调整治疗及随访方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