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都王景博士: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具体是怎么做的?
2020年05月11日 778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临床当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手术方法。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疼痛属于开颅手术疗法,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麻醉,开颅后,将压迫神经根的血管与三叉神经根之间用异物隔开,使之分离,解除压迫来实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适应证
(1)诊断明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2)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3)射频热凝、球囊压迫、伽马刀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4)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5)青少年起病的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技术关键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一般在耳朵后面的皮肤上开一个3~4cm的切口,让颅骨露出来,然后在骨头上钻一个直径2mm左右的小孔,再通过显微镜或神经内镜等设备,找出压迫三叉神经的“肇事血管”,然后用一种特殊的垫片,将血管和神经隔开,这样血管跳动时就碰不到三叉神经了。
三叉神经一般位置比较深,从耳后的切口进去,往往最先看见的是面神经,然后再往里深入才是三叉神经。如果只是单一的血管压迫神经,还比较好找;如果是多条血管压迫,甚至有些藏得很深的血管,对手术设备和医生的要求就会更高。
如果用显微镜做手术,只是光源由外到内照射入脑内,不能多个角度探查血管,视角有限,往往很难找到全部的“肇事血管”,手术就可能不彻底。而神经内镜相当于伸进颅内一面可以360度转动的镜子,可以探查各个角度,那些非常隐匿的“肇事血管”也能被发现,从而保证手术效果。因此,如果患者术前检查过程中,血管压迫情况比较复杂,现在越来越多地使用神经内镜来操作。
术后管理
颅内出血是显微血管减压术后24h内出现的最严重的并发症,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呼吸、瞳孔、肢体活动等,一旦有顽固性头痛、剧烈而频繁呕吐、意识障碍等,应立即复查CT并采取相应措施。发生术后低颅压时,应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伴随恶心呕吐者,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并积极对症处理。术后出现颅神经受损表现(周围性面瘫、麻木、口唇疱疹、感觉减退、听力下降等),应注意眼角膜及口腔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在患者健侧耳边交流,避免噪音刺激等。同时积极给予解痉、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时,应采取平卧位头高30°,禁忌鼻腔、耳道的填塞、冲洗和滴药等,并积极查明原因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