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3次手术+康复均“失败”,终在FSPR术后明显感到下肢轻松、可勾脚了!
2022年03月16日 785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湖北荆门22岁脑瘫少年小东(化名),有早产、缺氧病史,出生后在保温箱治疗三个月。家长发现他的生长发育缓慢,晚于同龄孩子,当时以为缺氧、营养不良。等到1岁多在东莞医院诊断为脑瘫,后进行了7-8个月的康复训练,效果不明显,放弃后又换家医院做康复,可以做的康复训练项目都做了,坚持了3年,效果一般。他存在不会走路,无法独站,可扶站,脚后跟不着地、交叉步态及右手不能后背等症状。7岁时在广州医院做了跟腱延长手术及打石膏,加上一年的康复训练,术后走路时脚后跟可以着地了,回家后在家间断康复,由于康复训练不到位,再次出现脚后跟不着地的问题。这时,家长也意识到家庭康复无法坚持下来,再次选择到医院进行康复,一直康复了两年时间,感觉效果还可以。等到10岁,他开始上学了,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康复,只能放学后去做康复,后来再次发现他脚后跟不着地、剪刀步及脚外翻、内翻,看着他的问题加重,家长决定让他早上去上学,下午去做康复,这种情况坚持了2年。后又去北京医院,做了SPN手术、内收肌手术及右手手部手术,术后脚后跟能着地了,右手拇指内收肌稍微能打开,但右腿还是出现内旋,在家进行牵拉、跪、站等训练,康复训练一年半时间,肌张力高的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除。
这么多年,经历了3次手术、康复训练,他的症状都没有得到改善,目前不能独立行走,扶着助行器能行走20分钟,右手不能后背。偶然在电视上了解到了FSPR手术,小东及家长通过网络关注了做这个手术的专家,也没有进行过评估,就以为平衡、肌肉痉挛的情况不做FSPR手术,由于各种纠结、害怕,担心术后出现瘫痪、坐轮椅等风险,就没有考虑做这个手术,也听到别人说肌张力高的问题,只能通过康复牵拉或肉毒素来降低.....通过打听、观察及网上找寻治疗方法,了解到常崇旺教授在脑瘫治疗方面很权威,在看到那些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改变及“梯度疗法”的治疗理念,家长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前来评估。
门诊评估
在门诊中,经过常崇旺教授评估,目前他内收肌紧、双下肢肌张力5级,根据患者的现状,治疗建议:先进行FSPR手术,解除下肢痉挛,降低肌张力,配合半年康复训练,半年后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内收肌手术。
家长说:“预约门诊时间后,前来就诊的路上,我们的心里还是感到忐忑、不安,尤其是小东经历了多次手术都没有明显改变,他感到迷茫、害怕甚至恐惧,手术前一晚,紧张到失眠.....”。但第二天在门诊中看到已经手术治疗的山东滨州脑瘫少年的改变,心里感到了很踏实、安心,小东在亲眼看到这位少年术后的改变,加上同龄人之前的沟通、交流,逐渐缓和情绪、平静下来.....
3月8日,常崇旺教授成功为他进行了FSPR手术;
3月10日,常崇旺教授查房时评估,他的下肢肌张力正常、踝阵挛消除,家长及患者说道:现在感觉小腿肌肉放松了,可以勾脚了.....
3月14日,我中心康复医生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同时在常崇旺教授的个人工作站表达了感谢!
西北脑瘫常崇旺教授专家组在结合基础及临床研究首次提出来脑瘫“梯度疗法”治疗方案,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情通过多学科专家制定手术方案、个体化康复、二期矫形等分阶段治疗手段,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让不能自理的患者可以独立;
不能站立的患者可以站起来;
不能走路的患者可以走起来;
走的难看的患者走好看;
“梯度疗法”治疗方案,助脑瘫患者重获新生
第一步,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患病程度,年龄,症状,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让每位就诊患者得到最大的康复机会。
第二步,对可手术患者。外科医生与康复科医生全程合作,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及康复训练,有效缩短康复时间,使轻度脑瘫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学习。
第三步,根据患者情况,每次分段治疗后再次评估修正下次治疗计划,经过梯次治疗将每段治疗中的残留问题进行弥补,尽可能减少各种治疗缺陷,系统的提升疗效。
第四步,在此症状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等指标以评估治疗结果。确保了每位患者最大限度的修复,最大可能的降低了单一治疗手段的各种缺点,并通过不同疗法间的相互配合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最终实现患者能够独立自主生活的治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