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天,“狙击”湿热病(大众日报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

2018年07月26日 717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大暑过后,湿热天气唱起了“主角”。面对湿气热气这一“混双选手”,许多人败下阵来,纷纷亮起了健康“红灯”。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容易困倦、四肢无力、厌食恶心、有口气等是人们夏天常有的感觉。也许你会觉得这很正常,没啥大不了《殊不知这正是湿热病在作怪。日前,记者就湿热病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宪海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陈宪海

 

湿疹的烦恼

 

夏末秋初之际,中医称之为长夏。长夏湿气最盛,当湿邪阻碍气机的运行时,就会产生疾病。陈宪海介绍,湿又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等外来因素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而俗话说“湿热相合,如油裹面”,湿与热合并侵袭,对人体的危害更加严重。在炎热的夏季,当出现出汗粘腻、舌苔厚腻、口中不爽等症状时,多为湿热病症。

“很多人一到雨季就会长湿疹,这些患者的发病部位大多出现红斑、有渗出、瘙痒,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中医一般认为湿疹多由湿热风邪郁结于皮肤而生,属于外湿。”陈宪海建议,湿疹患者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衣食住行。在衣料选择上,尽量选棉布,棉布吸汗,对皮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饮食方面,要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饮食要规律,切忌不吃早餐和熬夜。夏天少吃生冷食物,可以吃一些薏米荷叶粥、绿豆粥、红小豆汤等,过敏体质者不要吃鱼虾等发物。在居住环境上,要保持室内通风,室内不要铺地毯以免引发过敏,晚上卧室温度不宜过低,胸腹中焦部位要特别注意保暖。需乘坐火车、飞机出行时最好携带长袖衣服,结合个人具体情况适当运动,不要大汗淋漓。

 

胃肠感冒易被混淆

 

“七夕”,原本约好与男朋友一起吃饭、看电影的李芸却上吐下泻爽了约。吃了男朋友送来的“爱心小药丸”,病情未见好转,三天后又出现了发烧、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得的是胃肠型感冒。

陈宪海说,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脾胃湿热,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等病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型感冒。湿热天气,是胃肠型感冒和急性肠胃炎的多发季节,由于症状相似,经常会将二者混淆。其实,胃肠型感冒多为病毒感染,不要一发现腹泻就认为是急性肠胃炎,乱用抗生素。“胃肠型感冒和胃肠炎不一样,主要区别在于,急性胃肠炎病人常有不洁饮食史,恶心、呕吐较为剧烈。”

陈宪海告诉记者,胃肠型感冒并不可怕,患者要多饮水,清淡饮食,少吃油腻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脾胃。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干净的饭菜。最好当天的饭菜当天吃,隔夜饭菜要煮沸、热透。药物治疗上可以选择口服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48小时内不见好转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还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根据症状采取降温散热措施。

 

哮喘最怕湿热天

 

随着台风“梅花”的离去,省城济南的气温也迅速回升。在湿热的双重攻击下,小子涵的哮喘病犯了,胸闷、气促、口唇青紫、呼吸困难,让妈妈狠狠地担心了一把。

“哮喘怕湿热。湿气太重,影响阳气上升,加上高温天气,容易出现头重无力,胸腹满闷,饮食纳呆,汗多体腻症状,简称重闷呆腻。”陈宪海解释说,这个季节湿度过大,影响人体体表水分的蒸发,为促进水分排出只能通过加快呼吸来代偿,结果加重了气道阻力而诱发哮喘。另外,湿度太大还会促进病菌的繁殖,这些致病微生物侵入气道后也易诱发哮喘。哮喘发作之前是有一些信号的,病人夜间易醒,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咳嗽、咽痒等情况,往往是哮喘发作的早期征兆。

陈宪海提醒,哮喘病人治疗时,既要遵从规范的药物治疗,又要照顾个体的生活调理。个体调理,环境因素尤为重要,哮喘病人应注意防湿、通风,室内不要铺地毯,适当使用空调,防尘网要经常清洗,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关节炎复发的猫腻

 

被关节炎折磨了十几年的老范,一夏天都小心翼翼,连空调都没敢开。本以为总算熬过酷暑了,可不幸的是,老范又犯病了,左膝、左踝关节又肿又痛,下不了床。“天气这么热,关节炎为什么还会复发呢?”

“中医将关节炎叫做痹症,多为风寒湿热所致,湿气过重容易导致关节肿胀、麻木无力。”陈宪海说,立秋后天气潮湿、早晚温差加大,一些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骨关节类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等容易复发。

陈宪海建议,关节炎患者在饮食上应以清淡、祛湿利水功效为主,尽量避免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及补品。空调温度不易过低,手部患关节炎的病人,开关冰箱时尽量戴手套。多饮水保持汗腺畅通以利于排湿,出现病状应及时就医问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