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周期排卵激素测定
2019年11月27日 908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第2~3天检测FSH、LH、E2、T、PRL
2.第13~14天检测E2、LH
3.第22天检测P
二、各激素值之间的关系
(一)FSH
<3~4U/L,促性腺激素低下
5~10U/L,卵巢储备和反应正常
10~20U/L,卵巢储备和反应减慢
>20U/L,卵巢储备衰竭
在晚卵泡期受E2反馈形成峰值
在黄体期低值
(二)LH
>10U/L,提示可能的高LH/FSH血症,PCOS倾向
低LH血症的状态还没有被证实,存在个体差异
排卵前的动态监测有助于捕捉内源性LH峰值,预测36小时后的排卵
黄体期低值
(三)E2
大于80pg/ml,提示黄体期的卵泡募集可能
卵泡期动态监测反映卵泡的生长情况
成熟卵泡应达到每个卵泡300pg/ml的水平
促排卵周期水平过高是反映卵巢过度刺激的指标
(四)T
主要来源于卵巢和肾上腺
仅有的1%为有活性的游离睾酮,其余与SGBG和血清蛋白结合
高雄激素血症和PCOS的实验室指标
高于上界值2倍以上,能分泌雄激素的肿瘤可能
可能同时查DHEASO4,鉴别肾上腺来源的高雄激素血症
循环中水平稳定,不需要反复验证
血清雄激素正常值范围:
总睾酮20~80ng/dl(0.723nmol/L)
游离睾酮0.6~6.8pg/ml
游离睾酮比例0.4~2.4%
有生物活性的睾酮1.6~19.1ng/dl
SHBG18~114nmol/L
白蛋白3300~4800mg/dl
雄烯二酮20~250ng/dl
DHEAS100~350μg/dl(9.5nmol/L)
17-羟孕酮(卵泡期)30~200ng/dl
(五)P
是诊断排卵的金标准
仅在排卵后的黄体期测定
受LH调节,血中节律波动性较大,一般需要1~3次测定
>15ng/ml确定有排卵
3~10ng/ml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或LUFS
<3ng/ml确定未排卵
血液中黄体酮水平:
排卵前1ng/ml
黄体期5~10ng/ml
早孕期20~30ng/ml
中孕期50~100ng/ml
晚孕期100~400ng/ml
(六)PRL
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乳房刺激、情绪、甲状腺功能、饱食、刺激性食物等,指标异常者需要反复验证,反复>60ug/L者需要作垂体MRI检查。
原发性常见于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微腺瘤(直径<10mm)、垂体大腺瘤(直径≥10mm)。
继发性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空蝶鞍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枢功能紊乱、PCOS。
大分子高PRL血症的PRL水平较高,但是临床症状很轻或不引起临床症状
引自《妇科内分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