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航空总医院金永健谈颈动脉狭窄:易被忽视的脑卒中高危因素
2019年09月04日 845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卒中这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常常被人们称为威胁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它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疾病,更是因为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中的一大死亡原因。因此,如何科学防治脑卒中已成为国家和全社会应该关注的一个健康问题。航空总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金永健向我们提醒,脑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高危因素——颈动脉狭窄从中作梗,且容易被大家忽视。
航空总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金永健
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金永健表示,据统计,目前我国60%以上的脑梗塞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造成的。大部分得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都可能有脑缺血的症状表现,如耳鸣、眩晕、黑矇、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得了颈外动脉狭窄,则可能导致眼部缺血,呈现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等症状。
颈动脉狭窄如果造成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会导致患者产生一过性的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具有短暂性、可逆性,一般发病后24小时内恢复,发病无先兆,恢复后无后遗症。如果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会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严重者出现昏迷等。还有可能由于颈动脉斑块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内,让远端动脉血堵塞管,而造成急性脑梗塞,非常危险。
金永健强调,要想预防脑卒中,做到科学防治颈动脉狭窄尤为重要,近年来,因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变化,颈动脉狭窄的发病人群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般中老年高发群体,整体还呈现了一定的年轻化的趋势。“三高”人群、肥胖者、长期抽烟、酗酒的人都应该注意,保持合理的饮食,摄入均衡的营养,进行适度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等,尤其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少吃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很重要。而且也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注意戒烟限酒等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定期做体检,才能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颈动脉狭窄:“FAST”判断法
如果仅从脑卒中的典型症状着手,一般的患者多为头痛、呕吐,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由此,金永健主任向我们介绍,可以通过“FAST”判断法对颈动脉狭窄进行初步判定,具体如下:
F即face(脸),要求患者笑一下,看看患者嘴歪不歪,脑卒中患者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患者也无法正常露出微笑;
A即arm(胳膊),要求患者举起双手,看患者是否有肢体麻木无力现象;
S即speech(言语),请患者重复说一句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
T即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立即送医。(遇到以上症状和表现时需要及时到院检查可做到有效预防)
颈动脉狭窄首选治疗方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几千年来,我国传统医学基本是以内科为主,因而很多颈动脉狭窄病人一旦得知自己得了这类病,就容易听信偏方、秘方,选择“保守治疗”,认为所谓的方剂就可以溶化斑块,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病情,从而使颈动脉狭窄逐渐加重。还有患者认为,得了颈动脉狭窄,选择应用较为广泛、技术相对简单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就已经足够了。对此,金永健提醒,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患者一旦发现颈动脉狭窄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专业的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有的适合保守治疗,但还有一些是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该积极接受。同时,支架置入术其实只是作为不适合剥脱术时的备选方案,得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才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据金永健介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通过在显微镜下切开颈动脉外壁,剥离取出导致狭窄的内膜斑块,恢复颈动脉管腔的畅通,能够大大改善脑供血的手术,是目前国内与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卒中的标准手术方式。这种手术主要针对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内膜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狭窄,且效果显著。部分慢性缺血的病人,术前老觉得犯困、好忘事、精神不好,做完手术以后第二天就觉得脑子清醒多了,也有其他一些肢体乏力、视力下降、语言不清等症状的患者通过手术可以有比较好的缓解,但也有一些是不可逆的。
与传统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相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通过手术取出斑块,术后不容易发生再狭窄,让术后发生脑梗塞的概率大大降低,另外做完以后是不需要长期服药维持。同时,这还是一个预防性手术,可以大大降低发生脑梗塞的概率,一定程度上规避严重的后果,如致残和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