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的是,治疗脑萎缩,“行气阳明汤”中的一味要药,附子。
附子的确在很多情况下都可用。附子可以扶阳,但是,褚尊贵大夫认为,附子其实不是补阳药。
这是什么意思呢?
补阳与温阳看似差不多,其实内涵大有差异。“行气阳明汤”的侧重点是对脾用药,补肾阳是次要的。
附子的作用是温经散寒,能通十二经络,使阳气外达。配伍的干姜和甘草,可以对脾起作用。
用了“附子”之所以会效果倍增,是因为附子更像是加速剂。小脑萎缩患者,会出现经络阻滞。
附子呢,就是温通经络,让气机恢复流畅,这时候,配伍的药物才会起到作用。
而说来说去,也都是在从气的角度去看这些问题。怎么去解读“行气阳明汤”的这个用法?
就是:用附子荡去群阴,以利于浮散之阳能回,干姜守而不走,干姜,甘草固护脾阳。
归根结底,中州才是时时要固护的重点。温经散寒,固护中州,定中州而顾三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说今天要讲的内容,对脑梗、脑萎缩,活血化瘀法的一些问题。心脑血管是西医的研究范畴,西医分得更细致一些,有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等等。中医就比较简单了,中医用一个词就概括了,血管不通,血管被瘀血堵住了。
非常的直白。图片在本质上也差不多,中医靠眼睛看,肯定是看不见血管里是什么样的。
那中医面诊,是怎么看的呢?比方说,看这个舌头,就是中医上的舌诊。
舌质紫暗,有瘀斑,舌下静脉又黑又粗,这些都是体内有瘀血的表现。还有就是口干,你说他口干吧,可他偏偏还不爱喝水。
这说明患者的体内是不缺津液的,而是什么,津液输布的道路不通了。接着,就把脉吧。脉沉涩,这就验证了上面的诊断了。
既然是有淤血,那就活血化瘀呗。事实上,这也是医界里最通常的用法。活血化瘀有没有用?
有用。有没有缺陷?也有。图片今天主要就是讲讲这个缺陷。只能先简单说说,剩下的内容明天再谈。活血化瘀法,目的是为了改善血循环,促进瘀血吸收,太过重用活血药而忽视了中医辨证。
活血化瘀药物虽然对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疗效不错。但是,活血化瘀用药,多是温燥,有耗血动血的弊端。
如果一味攻伐,可能会导致脑血栓者转为脑溢血。从近年来,神经外科采用的手术来看,比方说脑部血肿清除术,脑内血肿引流术。也并没有达到显著目的。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在中风病治疗上单纯针对血肿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行气阳明汤”认为,在活血化瘀法的具体应用中,可以选用活血与止血双重作用之品。
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再加川牛膝引热引血引水下行,丹参养血活血。
剩下的内容,明天再接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