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后会不会留疤?
2021年04月29日 809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不形成瘢痕,组织就无法愈合。虽说是愈合、是修复,但是这不意味着是组织功能上的康复,瘢痕对于受伤前组织来说,总是一个不完整的替换;从机械角度看,抗强性减弱,从营养角度看,形成了氧和营养物交流的障碍物;从功能角度看,则常常由于收缩和牵拉,而引起受损组织的畸形及功能障碍。
创伤正常愈合,但是功能上并不算完全康复(挛缩)
在正常的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代谢与降解代谢之间维持着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就会异常愈合,形成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这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1 体外因素:
1)外伤和皮肤疾病
大部分瘢痕疙瘩发生在局部损伤1年内,包括外科手术、撕裂伤、文身、烧伤、注射、咬伤、接种和其他非特异性损伤;其他皮肤疾病包括蜂窝组织炎、化脓性汗腺炎、毛发囊肿及牛痘等。
2)张力
瘢痕增生已发生在张力较大部位。
3)种族
据研究发现黑色人种和黑肤色的人种较白色人种更易形成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大约3.5:1--15:1。
4)部位
瘢痕疙瘩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是常见于上背部、肩部、胸前部、上臂三角肌区;皮肤厚的部位较皮肤薄的部位更易发生。
5)年龄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一般多见于青年人。
6)家族倾向
瘢痕疙瘩具有家族倾向。
2 体内因素
内分泌紊乱、生物化学因素及免疫学改变。
所以,留不留疤是你受伤的程度决定的。具体留下什么样的疤是你自身多种因素决定的!
疤的类型
1 表浅性瘢痕
伴色素脱失
通常是由于皮肤轻度擦伤,或是浅II度灼伤形成,一般累及表皮或真皮浅层。表面比较粗糙,有时候色素改变,局部平坦柔软,有时与周边正常皮肤界限不清,无功能障碍,一般无需处理。
2 增生性瘢痕
凡损伤累及真皮深层,均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因有毛细血管,在早期,瘢痕表面呈红色、紫红色,可伴有疼及痒感,随着时间,充血减轻,表面颜色变淡,瘢痕逐渐变得平软,痒及疼感也逐渐减轻。
早期增生性
3 萎缩性瘢痕
萎缩性瘢痕损伤累及皮肤全层及皮下脂肪,可发生于大面积III度灼伤,溃疡愈合后等。瘢痕比较坚硬、平坦或略高于皮肤表面,与深部组织如肌肉、肌腱、神经有紧密粘连,瘢痕局部血液差,颜色偏淡红或白色,表面皮肤较薄,不能耐受外力摩擦和负重,可以牵拉邻近组织造成功能障碍。
烧伤后疤痕挛缩
4 瘢痕疙瘩
其发生通常具有个体差异性,临床差异性较大。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抠之较硬,弹性差,局部伴痒或是痛感,早期呈粉红色,晚期多呈苍白色,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病变范围大小不等;其形态呈多样性,可以较为平坦,有规则边缘的对称性突起,也可以是不平坦,具有不规则突起的高低不平的团块,有时呈蟹足样向周围侵润性生长。
早期、紫红色
留疤该怎样处理?
1 涂抹瘢痕药膏或贴敷瘢痕贴
这是最常用的瘢痕治疗方法,在伤口愈合或拆线之后即可开始,起到一个预防作用。
常用的抗疤痕药物很多,临床上多选择含有硅酮成分的药物。
一般坚持半年以上,短时间使用无效或者效果欠佳。
2 肉毒毒素治疗
在手术完成时或结束后,可使用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适用于伤口张力较大的或者肌肉活动性较强的部位,属于预防性治疗。
3 激光治疗
在伤口愈合后早期,如果疤痕颜色呈紫红或粉红色,可选择祛红激光(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作用于血红蛋白,影响血供,从而淡化瘢痕。
在后期或早期,疤痕颜色呈暗色时可选择点阵激光(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可以促使皮肤产生新的胶原蛋白修复陈旧性瘢痕。
两种激光可以联合治疗,一般是1月1次,具体次数决定于瘢痕情况。
4 局部注射治疗
常说的“疤痕针”的主要成分就是糖皮质激素,对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糖皮质激素的持续注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瘢痕的增生情况。对于顽固性瘢痕疙瘩,可适当的添加少量的5-FU,增强疗效。
但是注意的是:这种治疗,存在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严格把控注射技巧及剂量,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般2-4周1次,3-5次,视瘢痕好转情况决定,可联合激光、外用药物治疗。
5 手术治疗
对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或是对其他不那么严重的瘢痕仍不满意的,或者是特殊部位的(如耳部)可以选择手术切除瘢痕。
但是对于瘢痕疙瘩的人群来讲,手术切除术后建议联合放射性治疗,减少复发,这个非常关键。
6 电子线放射治疗
瘢痕疙瘩通常非常顽固,切除后仍有很高的复发率,而手术之后局部配合电子线放射治疗则可以大大减少其复发。
放射线治疗属于核医学科,所以,对于此类人群,在手术前需要请核医学科会诊,特殊人群或者特殊部位可能存在治疗的禁忌。
【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