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患儿术后的语言训练
2018年07月13日 74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腭裂患儿术后的语言训练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它的患病率在我国约占1.82‰。腭裂虽不像唇裂那样直接影响美观,但因腭部裂开与鼻腔相通,不仅发音不清,在饮食、吞咽、呼吸等方面,均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尤其是语言的障碍,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抑制了儿童天真活泼的特性,养成了不愿与人接触的僻性,因此腭裂术后的患儿语言训练至关重要。由于腭部手术伤口要在15~30 d才能完全愈合,因此术后1~3周应尽量避免腭部运动。手术后一个月鼻音化下降,则说明患儿的腭咽闭合功能已开始恢复正常,我们常选择此时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早期语言训练可以使患儿尽早开始学习运用软腭及咽部肌肉,促进腭咽闭合。医护人员应督促、指导家长配合,按早期、规律、联合、长期、灵活的原则,从有意识训练到无意识训练,针对患儿的心理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罗鑫刚
训练的基本原则 1)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及语龄制定计划;2)训练应由简单到复杂:音素→音节→词组→句子。
促进腭咽闭合功能的训练 患儿可用拇指(年龄较小者的可由家长帮助)按摩腭部,由前向后作后推的动作;练习发“a”音,或打哈欠,使悬雍垂与咽后壁接触;指导患儿深吸一口气后紧闭口唇,使口腔内贮满气体,用力将气体喷出。
强化进行吹气训练和鼓气训练
吹气训练 初期阶段也可让患儿在捏鼻的情况下,进行吹气训练和简单的发音练习,慢慢放开鼻子进行训练。逐渐改变患儿的腭咽闭合能力。
鼓气训练 诱导患儿轻轻从口腔吹气,训练患儿利用唇、舌、牙龈以及上腭来控制气流的释放,辅以捏鼻发音,训练患儿正确的出气方式。
增强呼气功能训练 可练习吹口琴、喇叭、笛子,也可吹蜡烛、吹气球、吹口哨等,每次10~15 min,每天练习3次,30d为1疗程。
送气代偿的矫正 可以让患儿用掌心感觉发出气音和发不出气音时的气流差别,也可在患儿口前置一纸片,利用发音时纸片的飘动与否,训练患儿控制口腔气流,强化患儿口腔送气意识。
发音训练 在软腭、咽部及唇舌肌活动趋于正常,腭咽闭合动作已恢复正常时开始发音练习。开始发单音,先元音后辅音,然后作词组拼音练习。从音素、音节及词组训练同步进行。指导患儿伸卷舌部、抬颌、闭唇等联合运动。通过训练,纠正术前已形成的不良的唇舌运动习惯。重点围绕汉语普通话中容易出现缺陷或异常的辅音-d、t、l、g、k、h、j、q、x、sh、ch、o、s、z、c,尤其是k、d、g、sh、t、s、z等不送气音上。应用一些辅音发音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发音训练:如“k”,此音是发音较早的音,也是较困难矫正的音,可教其模仿枪的声音“咔、咔、咔”,可用图解法或用压舌板压住舌前部使舌后部抬起练习;“t”的发音,首先将舌尖抬向上齿槽的方向,轻轻的将气呼出的同时将舌尖放下发出“t”。
学会单独辅音发音后,用儿童熟悉的事物作命名,从中诱导发某些单字或词组。用图片作简单的看图识字或玩具游戏也可以将词组、句子使用复读机让患儿跟读练习。要求练习中的每个字发音清楚,互不混淆。在医护人员和家长的帮助下由易到难,由短到长,随时纠正错误。对患儿的进步及时给与表扬、鼓励,增强患儿的自信心。也可以看卡通图片、卡片等提高患儿的兴趣,反复练习发音。
舌后缩习惯的矫正 可用压舌板或者用汤匙柄置于齿间,让患儿舌面平伸。也可使用咬舌发音的方法,克服舌前部向后上移位的习惯,以舌尖运动代替舌根运动。
语音训练的时间 每天2次,上下午各1次。每天30~40 min,指导家长配合,30 d为1疗程,坚持半年到1年。
语音训练治疗完成的标准
1)所有辅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正确;
2)能正确发出各辅音与不同元音组合的音节;
3)能慢速且正确地说出词组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