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要不要补?

2016年10月28日 1744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大会的最新数字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婴儿的高发国家之一。每30秒,中国就有一名缺陷婴儿出生;每一年,中国发生的出生缺陷高达100万~120万例。在每年3000万左右的新生儿中,约有4%~6%的缺陷儿出生。而在所有出生缺陷中,神经管畸形排名在前三位。可以说,神经管缺陷为我国最常见、最严重的畸形之一,也是围产儿致死、致残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国监测资料表明NTDs约占全部畸形1/4。那么在流行病学上,它有着极其突出的特征:第一,在性别上是男少于女,1:2~4;第二,在地区上是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第三,在季节关系上是冬春季节多于其它季节;第四,在文化程度上表现为文化程度低者高于文化程度高者。那么在我国NTD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北方明显高于南方,(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北方是南方10倍)因此北方尤应重视NTD的产前诊断和预防。

       我们说,神经管缺陷这个疾病,超声波诊断是可靠、准确的。我们可通过测定母体血清AFP进行筛查。如果在羊水测到AFP可将99%以上的开放性神经管缺损诊断出来。  

预防:服用叶酸可有效地预防神经管缺损的发生  

       现有医学已经证明,导致神经管畸形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缺乏叶酸。中外专家呼吁:育龄妇女应在怀孕前就摄入足量叶酸,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神经管畸形。中美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8年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妇女在妊娠前后每天服用0.4毫克叶酸补剂,在神经管畸形高发区,可使该病的发生率从6%下降到0.6%,预防率达到85%;在神颈管畸型的低发区,发生率从1%降至0.6%,预防率达40%左右。 我国学者发现母亲孕前\早期?3?个月内每天补充?400?微克叶酸,可能减少?35.5?%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  

       叶酸是一种维生素,被归类于维生素B族,也被称为“B9”。叶酸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全过程,是合成人体重要物质DNA的必须维生素,与维生素B12统称为红细胞成熟因子;叶酸还参与氨基酸及其他重要物质的转化、合成;它是妊娠早期蛋白质合成的基础,也是红细胞和新生细胞形成的基础。叶酸缺乏可导致严重贫血,我们又叫它“造血维生素”。  

       叶酸缺乏对孕妇、胎儿的影响:对孕妇:1.易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孕妇贫血严重时还能引起流产、死胎、新生儿死亡、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和产后出血;  

       对胎儿:1.会妨碍胎儿的正常发育;2.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胎儿畸形,特别是胎儿神经管反应缺损如无脑儿、脊柱裂、胸壁或腹壁闭合不全,还有脑积水、唇腭裂等;3.新生儿易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介绍到这里呢,来自咨询者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需要补充叶酸吗?医学界对妊娠早期妇女是否应补充叶酸的结论:体内叶酸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到胎儿神经管的发育。高危孕妇(有自然流产史或有神经管畸形胎儿分娩史,高龄孕妇等)一定是要补充的;平时饮食不均衡者,含叶酸食品摄入较少、经烹调叶酸损失多也需要补充;即使在神经管畸形低发区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体内缺乏叶酸,也需要补充。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时间补充?

       怀孕后才开始补充叶酸可能为时已晚。因为神经管闭合发生在孕早期,也就是胚胎发育的3~4周,但通常妇女获知自己怀孕时孕周已超过4周。根据国家卫生部推荐的小剂量叶酸(每片含叶酸0。4毫克)预防神经管畸形的要求,具体应用的方法是:孕前3个月服0。4毫克/日,孕后头3个月服0。8毫克/日。如果发现意外怀孕,孕妇此时开始服用叶酸也比不服好。  

如何补充也是咨询者所关心的问题

       那么我们的原则有2条:第一要科学补充 ,建议在叶酸检测的基础上补充足量的叶酸。那么检测红细胞内叶酸浓度,反应人体真实叶酸水平是恒定、准确的;检测血清内叶酸浓度则反应人体即时摄入叶酸水平,是不稳定的。第二就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补充叶酸是否就不会有神经管畸形了呢?

       叶酸缺乏是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惟一的原因;其他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也可造成神经管畸形的发生?,这些尚没有确切的预防办法;?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服用叶酸增补剂可以预防70-80%的神经管畸形儿出生所以,我们要在按时按量服用小剂量叶酸的同时,在孕期避免接触不良环境,包括:孕前和早孕期尽量少到公共场所、有内科疾病孕前到医院检查调整用药或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治疗、孕期慎重选择用药,切莫自行用药。  

       我国是神经管畸形高发国,发病率波动在2.3%~2.8%,每年有10万,平均每天有30个,不到1小时就有1个这样的畸形儿出生。治疗很困难,预防却很简单。简单到我们对孕前和孕期的咨询者说一句:叶酸,您吃了吗?与此同时,我们却对预防缺陷儿出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来源: 中国妇产科网?作者: 中国妇产科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