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成功治疗巨大脑转移瘤

2018年08月27日 540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6月12日我科接诊了一位男性患者,陈**,45岁。1月前家人发现患者寡言少语,反应迟钝,但患者以往善于言辞,风趣幽默,因没有其他身体不适,家人以为患者有心事,心情不好,没有引起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迟钝逐渐加重,并出现智力下降,头疼头晕,被家人送来我院治疗。入院后行相关检查发现:左额部有一 4cm×5cm占位性病变,中线明显向右偏移,左侧侧脑室受压明显;胸部CT检查发现左下肺叶也有一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1.左额部肺癌脑转移瘤,2.左下肺叶肺癌。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

赵海康主任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后认为:颅内转移灶占位明显,脑室受压,中线偏移大约1cm,有发生脑疝死亡可能,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明确病理诊断,需行手术治疗,并认真细致的研究手术方案。术中尽可能做到全切肿瘤,但转移灶生长迅速,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清,这需要术者具有扎实的神经解剖知识,精湛的手术技巧。赵海康主任在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肿瘤,细心地保护正常脑组织,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患者智力及情感很快恢复,重现以往笑容,没有任何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术后病理诊断:转移性中分化腺癌。目前患者精神状况良好,正在接受放化疗。

术前CT

术前MR

胸部CT

术后CT

脑转移廇系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移颅内,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3.5%-10%,国内外均认为以肺癌脑转移最多见,其次是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泌尿生殖系肿瘤和皮肤癌,儿童以肉瘤和生殖细胞癌多见,其肺癌脑转移占30%-40%;亦有相当部分患者找不到原发灶,即使脑转移瘤手术后仍不能确定肿瘤来源。发病年龄高峰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转移途径

脑转移瘤细胞常经血液、蛛网膜下腔、淋巴系统或直接侵入转移到颅内,肿瘤发生的部位与病区血液供应量和组织体积有关。发病部位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等血运较丰富区域为主,占一半以上,而且容易发生在灰质和白质交界处,以额、颞、顶叶多见,枕叶少见,脑膜和颅骨转移也可见。小细胞肺癌常发生于小脑转移。颅内转移瘤70%-80%是多发的。

临床表现

脑转移瘤大多慢性起病,但病程往往进展迅速,起病后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如发生肿瘤出血坏死,病情呈突然加重,也可呈卒中样发病。大多数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大约50%的患者有头痛症状,以及常见的恶心、呕吐、 癫痫、反应迟钝等,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出现局限性定位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眼震、共济失调等体征。

5诊断检查

1.病史 除询问有无头痛、呕吐、视物模糊、偏瘫或单瘫、语言不清等症状外,应注意了解有无肺、乳腺、肾上腺、子宫、胃肠、甲状腺等器官的恶性肿瘤病史和手术史。

2.体检 检查有无视乳头水肿和脑局灶体征,并注意检查肺、乳腺、淋巴结、腹腔和盆腔脏器等原发肿瘤的部位,以进一步确定转移瘤的来源。

3.CT和MRI扫描 CT扫描显示脑内单发或多发的异常密度影,边界多较清晰,大病灶者可有低密度坏死区或高密度出血灶,周围有较严重水肿。增强后实体部分明显强化。MRI在T1加权上多呈低信号,T2加权上多呈高信号。增强后的形态变化与CT增强所见大致相仿。MRI为目前检查脑转移瘤最佳的确诊手段。

4.全身辅助检查 尽可能寻找原发灶。通过B超、放射性核素扫描、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胃镜、胸片、胸部CT等检查甲状腺、肝脏、前列腺、盆腔脏器、胃和肺等脏器有无肿瘤病灶。

6治疗原则

1.手术适应证 ①单发性转移瘤,原发灶已切除或暂时尚未找到原发灶,且能耐受手术者;②多发性病灶,较大者已引起明显颅内高压威胁患者生命者。

2.禁忌证 ①原发肿瘤晚期,呈恶病质者。②多发性病灶伴弥散性脑水肿者。

3.γ刀或X刀治疗 适合于单发或多发转移瘤,其疗效与手术治疗相仿。原发灶不能切除以及病灶超过3个者疗效差。

4.化疗 根据原发灶的病理性质选用化疗药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