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这么小,怎么就近视了?支招预防和延缓儿童近视
2020年02月28日 8028人阅读
什么是屈光不正?
眼在完全静止、无调节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即为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0-3岁是人一生中屈光度数变化最大的时期。初生婴儿到学龄期儿童的视力发育是由低度远视向逐步正视化的发展过程。各年龄段的儿童生理性远视的度数也是不同的,儿童的生理性远视无需治疗。
近视的危害
我国的近视防控已经成为青少年、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通常,我们把>6.00D的近视眼称为高度近视眼。人眼球就像一个“气球”,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逐渐增长,眼球壁组织就会随之变薄,变薄过程中还会并发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甚至引起视网膜脱离,这些都会对我们的视力和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发生近视的风险因素
年龄:5-9岁之间
屈光度:低于年龄正常值的远视准备(生理性远视)
家族史:至少一个家长近视
种族:亚裔
户外时间:一天平均少于1.5小时
室内近距离用眼时间:一天高于2.5小时(除学校外),中国学生可能更多。
儿童近视的矫正原则
学龄前儿童
◇ 近视度数小于1.00D:若出现症状(看远处模糊,眯眼,揉眼睛等),需要配镜矫正。若无症状,则可以每6个月随访一次。
◇ 近视度数大于1.00D的儿童,需要配镜矫正视力。
学龄儿童
视力下降较敏感,并且出现症状的儿童,任何度数的近视都需要配镜矫正。
随访时间
◇ 一般每6个月随访一次;
◇ 若本次随访较上次的检查度数≥0.50D,需要重新配镜;
◇ 若度数只改变0.25D,矫正后视力可明显提高,也需要重新配镜。
如何延缓近视的发展
1角膜接触镜
角膜接触镜包括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角膜塑形镜、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等。
其中角膜塑形镜是公认具有控制近视进展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隐形眼镜,因角膜具有一定记忆性,患者只需夜间戴镜,白天无需戴镜也可获得清晰视觉。适用于年龄大于8岁、近视度数增长过快(>0.5D/年)的青少年,屈光度在-1.25D至-4.00D的患者效果更佳。但由于角膜塑形镜直接接触角膜,对护理的要求高,其摘戴需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且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诊。
2低浓度阿托品
0.01%阿托品具有较好的近视控制效果并存在较少反弹。可与其他矫正方法合并使用。
3户外运动
大量研究证实,户外活动可有效控制近视进展,因此每天保证2小时(可累计)的户外运动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十分重要。
4中医药治疗
比如可进行针灸,推拿,耳穴按摩等治疗。
如何预防近视的发生
★ 预防应从儿童着手;
★“望远是防近之本”,所以应千方百计“向前看”。每天进行至少累计2小时的户外活动,极目远眺;
★ 不要在震荡、晃动的状态下用眼(如走路、坐车);
★ 标准照明,光线不应过暗或过强;
★ 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应过长,建议每半小时休息5-10分钟;
★ 保持读写时的正确距离(30-45cm)及良好姿势,尽量不要躺卧阅读;
★ 合理饮食,减少糖类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充足睡眠;
★ 一年1-2次视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