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一般一天做几次?一次做多久?坚持多久能见效?颈椎病系列回答
2019年08月09日 1098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进入石器时代,人们已开始有了应用石器治疗疾病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经过长期的不断改进,不仅在解除人类某些重要疾病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同时也为我国医药科学中治疗方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医理疗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医理论,以中医理论的五大支柱,(砭、针、灸、药和导引按跷),为基础,以经络学为指导,结合患者的病症在进行调治的同时,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理疗设施进行配合治疗,将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疗可疏通经络,缓经止痛,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移位,解除神经压迫,松懈肌肉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的作用。适应症:颈肩背的酸痛,麻木,肩周炎,颈椎病等。
八种中医理疗方法
1.熏蒸 熏蒸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水和药盛于器皿内浸泡熏蒸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洗浴、温泉浴等,而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因为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透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所以比内服药物疗效更快、更舒适也不会增加肝肾负担。因此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2.针灸
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远古时代、古代原始社会的人类,由于居住在山洞,地处阴暗潮湿加上与野兽搏斗.故多发生风湿和创伤痛,当身体某处有了痛楚时除祈祷鬼神外,很自然地会用物去揉按、捶击以减轻痛苦或用一种楔状石块叩击身体某部或放出一些血液使疗效更为显著。以而创用了以砭石为工具的医疗方法这就是针刺的萌芽。《山海经》记载有“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箴。”这是远古人类以砭石代针治病的佐证。随着人类智慧和社会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针具由石针、骨针逐步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至现代的不锈钢针。
医学科学家对针灸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经络理论、针刺镇痛的机制、穴位特异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声、光、电、磁等边缘学科中的新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临床实践证实针灸对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科多种病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有研究显示从检索到的治疗颈椎病的131个穴位中,大于平均用穴频次6.5的有49个,确定为常用穴位,其中用穴频次6.5-9的穴位有14个(腕骨、支正、天髎、百会、绝骨、曲鬓、头窍阴、合谷、神藏、涌泉、璇玑、列缺、颔厌、委中),用穴频次10-19有29个(少海、大椎、少泽、通谷、消泺、强间、昆仑、束骨、小海、大杼、后顶、外丘、完骨、本神、脑空、魄户、通天、前谷、京骨、天窗、阳谷、哑门、风门、玉枕、气舍、天牖、天井、龈交、臂腸),用穴频次20以上的穴位有6个(风府、后溪、风池、承衆、肩井、天柱),其中风府、后溪、风池用穴频次在30以上,可见风府、后溪、风池、承浆、肩井、天柱为古代针灸治疗颈椎病的高频穴位。
风府穴归督脉,是阳维脉、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的交会穴,位于督脉之络入脑之关口,是风气入脑之门户。风池穴属胆经,是风邪(风气)入中流注之处,刺激二穴可以通调督脉、阳维脉、足太阳膀胱经之气机,醒神清脑、熄风开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风府穴浅层有第三枕神经,深层有第二、三颈神经后支的分支,椎外静脉丛和枕动、静脉分支或属支;风池穴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椎动、静脉及枕下神经,解剖位置特殊。张永臣研究发现针刺风池、风府等穴可以使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模型血清NO含量增加,血浆ET、HB2含量减少。于浩研究发现针刺风府、风池穴可以促进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增高。
后溪穴为小肠经的“输”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联络诸经,是诸经气交会之处,使所会经脉间的联系进一步得以沟通和加强,形成一个网络,能够“通督脉”,主治督脉病症,督脉“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正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因此针刺后溪穴能有效地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减轻疼痛,达到舒筋活血、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以广泛用来治疗颈椎等脊柱系统疾病。蒋垂刚发现针刺太溪捻针状态下,其穴位效应的覆盖脑区主要涉及听觉、语言、精神情志、躯体运动和感觉。
承浆穴位于下口唇正中凹陷中,是任脉的最后一个穴位,同时也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督脉的交会穴。颈椎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姿势不当、感受风寒或劳累等原因引起的颈部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出现颈项强硬,肩背酸重等症状,因此刺激承浆穴有疏通头项部气血的作用,通经活络,调理任督之功效。玉龙歌》云:“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是安”。此外在《针灸大全》、《针灸神书》等多部经典中均提到“头项强痛回顾难,百会加搓承浆”。
肩井属足少阳胆经,是手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解剖研究发现肩井穴的解剖可见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闪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有活络止痛,疏调气血之功,其经脉过肩到颈,中医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原则”,因此刺激肩井穴可以治疗颈椎病。肩井属胆经,与督脉关系密切,可以认为在剌激肩井穴的同时也间接的对督脉气机进行调节。
天柱穴归足太阳膀胱经,能够疏通颈椎经络气血,疏风散寒,止痛。针剌天柱穴不仅能够疏通膀胱经气血,同时也通过膀胱经与督脉之间的关系调节督脉气机。研究发现,电针天柱穴可以一方面直接抑制lL-la的生物活性,降低椎间盘组织炎症反应,另一方面电针通过抑制退变椎间盘组织产生lL-lα,1L-6等炎症细胞因子,进而抑制这些细胞因子所启动的基质讲解酶和促炎症反应。
从以上高频选穴的分析可以看出,刺激这些高频穴位,一方面可以调节本穴所归经的经脉气血功能,同时也通过其特殊的功能、位置、归经等间接与督脉发生联系。
脊柱部位是督脉循行线路,督脉统帅全身阳气。这说明诸凡脊项强直,腰背膝寒痛,以及癫痫诸疾,皆属督脉病变。综上所述,无论从人体生理、病理,气血阴阳、经络的功能等方面,督脉的畅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潘文宇等采用电针督脉经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取穴:主穴:印堂、神庭、上星、百会、脑户、风府,配天柱。其他配穴为:气血亏虚:足三里;肝肾不足:三阴交;痰湿阻络:丰隆;气滞血瘀:血海(以上穴位均为双侧)。电针采用用疏密波(频率为2-4HZ/50-100Hz)。百会穴施以温针(可重复二次,)每次30min,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休息3d后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2%,治疗后血浆ET、6-keto-PGFl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严晓春等采用督脉电针法为主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主穴取大椎、至阳、腰阳关、肾俞、腰眼。电针连接腰阳关、至阳及双腰眼。下肢后面痛加足太阳膀胱经秩边、承山、束骨,侧面痛加足少阳胆经环跳、阳陵泉、侠溪。手法均为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3.8%。
王道奇等采用督脉齐剌温针治疗腰腿痛163例,具体治法为:主穴以腰骶部最痛点与对应点及这两点连线与督脉的交点为齐刺三穴,辅穴:环跳、秩边、委中、承山、阳陵泉、悬钟、丘墟、临泣、人中、后溪,每次任选1-2穴,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经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8%。
黄丽萍等采用督脉腧穴及傍针刺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56例,取穴:主穴:根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选取相应的督脉腧穴及其旁边的夹脊穴。配穴:环跳或秩边、委中、昆仑。连接电针,。留针30min,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广3个疗程,总有效率96.4%。
刘月芝等通过通调督脉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观察眩晕的改善情况,治疗方法为:在常规取夹脊穴、风池穴的基础上,加风府、大椎、百会、脑户、后顶、前顶、神庭,每曰1次,每次留针30min,每周5次,共治疗2周,眩晕改善总有效率98%。
商建军等采用通督益肾针刺法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60例,治疗方法为:应用通督益肾针刺法,针剌加红外线照射。选穴:肾俞、八髎、通督八穴(自骶骨裂孔至第一腰椎在督脉上分为八等分,以1寸针直刺0.1-0.3寸),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85%。
杨潇然等采用针刺督脉穴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型颈椎病29例,取穴:百会、后顶、强问、脑户、风府。辨明虚实后,施以补泻手法,留针30min,行针2次,每日1次,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10%。
3.艾灸
灸法的发明是在人类知道用火以后。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病痛时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或缓解故认识到久熨可以用于治疗,继而从各种树枝施灸发展到艾灸。《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发明与寒冷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灸法以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为主要治疗手段,在预防保健方面更有优势,对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也有较好效果。灸法这种外治方法,通过将艾绒等药物直接或间接放在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现代科学证实艾灸时产生的烟雾,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艾灸对血液循环、机体免疫、神经、内分泌、呼吸、消化、生殖等系统都有一定的促进和调整作用。
4.火疗
火疗是我国古代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火疗产生于原始人学会用火之后。我们的祖先在烘烤食物或取暖等使用火的过程中发生灼烧烫伤,结果使原有的病痛减轻或消除,于是学会了主动用火烧灼以治疗更多的病痛,这便是火疗最早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火疗技术推广普及,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医火疗已广泛应用于美容、减肥、养生、治疗、预防、保健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循经火疗技术依据经络、穴位、阴阳平衡理论,激活机体的特定穴位,促进经络运行,使经脉精气充盈气血运行流畅。
5.推拿
推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医疗方法,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在同大自然做斗争中产生的。人们受伤后,本能地用手去抚摸伤痛处,疼痛得到缓解,由此便逐渐产生了推拿疗法。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推拿疗法就被广泛应用,民间医生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地抢救尸厥患者。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痹症、痿症、口眼歪斜、胃脘痛等疾病的推拿疗法。我国第一部推拿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就成书于秦汉时期。推拿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推拿后可感到肌肉轻松、关节灵活、精神振奋、活力充沛。
手法治疗脊柱病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常规推拿能充分缓解颈、肩、背部软组织痉挛,松解伤组织的粘连,配合侧扳纠正失稳的脊椎,恢复脊椎的内外平衡。
黄锦军等釆用“调督”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该法在常规推拿治疗基础上加用“调督”推拿治疗,掌根推脊柱配合点按脊柱穴位,每天1次,每次3Omin左右,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提示“调督”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提高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椎一基底动脉和脑部的缺血情况。
欧阳松等采用杜氏通督理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手法分六部:颈部揉法、颈部拿法、颈部分筋、弹胸背筋、点穴镇定、颈椎旋转复位,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共治2疗程,总有效率100%,TCD检查提示血流参数有明显改善。待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