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术后出现腰痛就是手术失败了吗?怎么办?

2020年03月05日 844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器械的改良,脊柱手术已发展成熟,其中应对腰椎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案大抵分为开放和微创两类。但无论开放或微创,均有患者出现术后腰痛。术后还有腰痛会让患者以为是手术治疗不佳,甚至有些患者术后腰痛一直不能缓解,国外把这种情况称为“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发生率约10%-40%,我们更愿意称之为术后腰痛综合征。有些患者因术后腰痛求诊,医生未能分析原因或未能给予解决,容易引起患者情绪不满,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失去治疗信心。因此,需要针对术后腰痛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术后腰痛,术后腰痛其实可以分成几种类型:1. 术前引起腰痛的肌肉劳损、筋膜炎没有得到治疗,遗留到术后引起腰痛;2.手术后导致的腰痛;3.融合手术没融合好导致的腰痛。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术前问题没解决遗留下的腰痛。要做腰椎手术的患者核心肌群大多数是受损的,或者他们本来就在术前合并胸腰肌肉劳损、筋膜炎,这些问题是手术不能解决的,因此有些腰痛是因为术前合并遗留的问题导致的。对于这些筋膜炎、肌肉劳损一些可以通过康复锻炼自我治疗,大多数需要接受医生的帮助,棍点理筋正骨手法便是其中一种有效方法。医生和患友们在分析术后腰痛时,不能光想着是手术的问题,很多都是术前就存在的软组织问题没被解决导致疼痛遗留。

接着,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腰椎手术为什么会导致部分患者腰痛?

如果是开放手术,手术过程中,在解除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方面获得持久、稳定疗效的同时,术中为了能够充分显露,大范围剥离双侧椎旁软组织,易造成腰部肌肉筋膜损伤、腰神经后支损伤,使椎旁肌发生去神经化改变。

同时,术中会对软组织造成应激性损伤,术后炎性分泌液渗出,形成软组织粘连,表现为局部结节、条索,肌肉活动度下降,活动范围减少。切口缝合后瘢痕组织形成,周围组织张力发生改变,术后腰背肌持续呈紧张状态,使小血管痉挛,局部供氧不足,代谢产物积聚而产生致炎物质,从而出现腰痛。且当术后用力不当,肌肉急骤收缩牵拉,或术后长时期姿势不良、负重或用力过猛等作用所产生的旋转力、伸展力或压力超过了软组织的弹性限度,则造成小关节错缝,韧带和关节囊损伤,使“筋出槽,骨错缝”,也容易造成术后腰痛。而腰痛又造成椎旁肌的保护性痉挛,活动减少,再次加重椎旁肌的易疲劳性,增加腰椎进一步损伤的机会,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肌肉神经支配的破坏和肌肉功能的受损是术后腰背痛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有研究认为瘢痕组织生成是腰椎术后发生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疤痕组织生成的初期会存在炎症反应,同时增生的修复组织也会压迫与神经根周围有关的窦神经,继而引发明显疼痛。此外,术后患者腰背部肌肉发生创伤性炎症亦可导致术后腰痛,这可能与患者术后腰背肌缺乏有效锻炼,或者过早参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有关。从这样的情况来分析,病友们在接受手术时的原则应该是能小不大、能微创不开放。

那么微创手术后会不会腰痛?是有一定可能的,因为即使是微创手术仍有造成一定的肌肉、筋膜损伤,也会因为组织损伤出现腰痛,相关机制与开放手术相同,但通常因为微创损伤范围小导致疼痛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会比较短。

腰椎融合术后6个月以上仍反复发生腰痛,要小心是内固定松脱及融合不好所致,这是需要找专科医生进行腰椎CT多平面重建和腰椎过伸过屈侧位片检查来评估是否有椎间融合不佳或者内固定松脱。

融合不好或者内固定松脱的概率很小,患友们不要慌,我们重点来关注一下前面说到的肌肉,与腰痛息息相关的肌肉就是竖脊肌和多裂肌,而竖脊肌又包括了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

竖脊肌

总束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及腰背筋膜。肌束向上,由内向外逐渐分为并列的三个纵行肌柱。外侧为髂肋肌(分为腰髂肋肌、胸髂肋肌、颈髂肋肌);中部为最长肌(分为胸最长肌、颈最长肌、头最长肌):内侧为棘肌(分为胸棘肌、颈棘肌、头棘肌)。分别止于肋骨肋角下缘,颈椎和胸椎横突、颞骨乳突及颈椎和胸椎棘突。其中以最长肌最强大,棘肌最为薄弱。具体如下:

腰髂肋肌:

起于:骶骨和髂骨

止于:下六个肋骨下缘

功能:伸展、侧屈、旋转腰椎

胸最长肌:

起于:起自骶骨,竖脊肌总肌腱的内侧部

止于:至腰椎横突、所有的胸椎横突尖端和最后9个或10个肋骨的结节和角之间。

功能:骨盆前倾、脊柱伸展及侧屈

胸棘肌:

起于:上部腰椎(L1-3)和最下部2个胸椎棘突(T11-T12)

止于:至中部和上部胸椎棘突(T2-T8)

功能:支撑和伸展脊柱

多裂肌

起于:骶骨和骶髂韧带,腰椎乳突,胸椎乳突和后4个颈椎关节突止于:至所有上分椎骨棘突(包括枢椎)功能:维持脊柱稳定

中医病因病机

腰椎术后疼痛”属中医学“顽痹”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本病根本在于经络、经筋痹阻不通或失于濡养。腰椎术后,椎体骨骼、肌肉组织等受损,血滞脉外,离经之血阻滞气机,血气不行,不通则痛。淤血不能自行消散,血滞则气停,气滞则血瘀,不通则痛,进而腰腿疼痛不适。气滞则水停,气不化水,聚湿成痰,痰淤互结,凝结成块,病情迁延日久,缠绵难愈。辨证分型为:①肾阳虚型②肾阴虚型③寒凝血脉型④气滞血瘀型。

治 疗

可以使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精确治疗引起术后疼痛的筋膜肌肉病变部位,对其中粘连筋膜进行松解、缺血痉挛的肌肉进行激活。

首先进行触诊,用双手拇指沿着棘突两侧的竖脊肌由上往下、由内及外进行触诊,判断错缝的关节以及水肿、粘连的软组织,通过手下感觉,分辨骨关节的微小错缝、移位方向、移位程度,以及粘连软组织条索的走向、结节的大小、炎症水肿粘连的程度,判别“出槽的筋”与“错缝的骨”之间的关系,利用木棍为工具先理筋后正骨,首先利用棍体大面积揉按松解,回旋用力来放松肌肉,使粘连分离,达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再用木棍尖端点压、拉伸条索及结节处。着重通过对腰部的肌肉进行松解和理顺,促进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并使筋膜腔内压力减低,筋膜表面张力降低,达到减压减张的双重目的。若合并关节错缝,可针对错缝的小关节加行顶推整复,有的放矢,使筋肉与骨节恢复到协调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病 案

下面是一个江晓兵教授门诊期间遇到的病例,现与各位分享:

患者为一中年女性,吴某,主诉为“内固定术后10年,术后腰背痛反复发作加重1月余”,约10年前于外院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自诉术后未进行系统的腰部功能锻炼,一直都有反复腰痛,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活动后加重,无双下肢麻痛。

查体: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右侧腰背部肌肉紧张,局部有压痛点,无叩击痛,腰椎活动受限。右侧竖脊肌处触及条索状硬结。

腰部影像学资料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竖脊肌及腰背部压紧点、结节团块点,棍点手法松解。

手法治疗进行约5分钟,治疗结束后,患者诉症状明显缓解。嘱患者适当锻炼(腰部“小飞燕”锻炼操)配合药物治疗。

腰痛患者需谨记:五分靠治疗、五分靠锻炼,棍点手法治疗后,胸腰背痛患者要注意加强有氧运动和核心肌群训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