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怎么办?怎么治疗才有效?

2020年12月24日 130人阅读

痉挛性斜颈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肌张力障碍,属于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病的一种,主要是由于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颈部肌群自发性不自主收缩导致异常的姿势或者运动。

临床特点除异常的姿势及运动外常伴有相应肌肉的疼痛,由于此病严重影响患者外形,患者常伴随有焦虑抑郁等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加重社会负担。本文就近年来对痉挛性斜颈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对临床医生提供诊疗及研究方面切实可行的建议。

痉挛性斜颈因颈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缩而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的运动增多及姿势异常,表现为头颈部不自主地扭转、侧倾、前屈和后仰,常为不同运动方向、不同程度的组合。

前期患者多表现为颈部肌群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推、拉”感,亦可有疼痛感或不自主扭转,呈阵发性,且症状逐渐加重。后期则多表现为头颈部不自主运动或明显姿势异常,呈持续性。

此病临床表现及病程个体差异较大,多数患者起病后症状会呈进行性加重,以前5年较明显,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1)痉病:颈项静止于一个位置,不发生间断抽搐或震颤。

痉病为筋脉之病,“筋脉拘急所以反张”(《景岳全书.痉证》)。肝主筋,脾土可营肝木,肾水可滋养肝木,且《素问.骨空论》说:“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因督脉其络“合少阴……贯脊属肾”,故本病与肝、脾(胃)、肾及督脉密切相关。

引起筋脉拘急之由,有外邪壅塞经络,气血不畅;有火热炽盛,耗灼阴津;有久病或误治,肝精肾血亏损;或饮食劳倦,脾土虚衰,气血阴阳生化不足;或久病人络,或外伤瘀血内阻,血脉不畅。总之,或虚或实,筋脉失养而挛急,此为基本病机之所在。

(2)肝风内动:颈项发作性的抽搐。肝风不因外感风邪而动者。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肝风》华岫云按:“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瘈疭痉厥矣。”肝风内动可分虚实,虚证有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实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

(3)颤证:颈项在一个角度上做有规律、小幅度、双向运动。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4)振掉:颈项运动方向、幅度和力度均无规律。动摇;震动。《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晋潘尼《鳖赋》:“翩衔钓以振掉,吁骇人而可恶。”宋苏辙《舟中听琴》诗:“终年见怪心自感,海水振掉鱼龙惊。”

痉挛性斜颈在西医方面目前无解,但是在中医方面这个是可以治疗的,北京仁爱堂王常在,李艳波大夫采用“舒颈扶正汤”来治疗痉挛性斜颈,根据中医理论,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得出的经验方剂,这个疗法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体质不同,进行调整,适用于所有的痉挛性斜颈患者。

舒颈扶正汤从发病根源着手,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开窍通络,熄风止痉挛等方式治疗痉挛性斜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内服外用双向结合使局部血液得到循环,使颈部颈部肌肉血液得到疏通;

第二阶段:以祛风散寒,温阳通脉,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等作用使颈部肌肉缓解放松;

第三阶段:改善经络代谢问题,修复损伤,恢复经络支配功能过程来治疗痉挛性斜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