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日常保健措施

2018年12月20日 803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朋友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骨质疏松症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许多老年朋友对骨质疏松仍是一知半解,更容易听信一些坊间传说,在日常的自我保健中容易走进误区。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梳理一下骨质疏松症在日常保健中常见的一些误区,以助老年朋友们更好地保护骨骼健康,远离骨质疏松。
误区一: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量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治疗骨质疏松不单单只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规范治疗。
误区二: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大于一碗骨头汤。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少食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食入蛋白质和咖啡因。
误区三:骨质疏松要卧床休息
骨质疏松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周身疼痛,多在活动时或负重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故有不少骨质疏松患者误以为减少活动,甚至卧床不起有利于骨质疏松的康复。殊不知完全休息不但不利于骨质疏松的控制,反而会使全身骨骼缺乏因运动而产生的刺激,加速骨的分解和丢失。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应积极参加量力而行的锻炼,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散步等。
误区四:骨质疏松无法早期发现
临床上,很多老年人是在发生了骨折以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骨质疏松。其实,这些老年人已经罹患骨质疏松多年,只是自己未察觉罢了。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其实并不困难,通过骨密度检查就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前期)。建议50岁以上人群(无论男女)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误区五:骨质疏松只需要短期治疗
骨质疏松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通常,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3个月后,骨转换指标才会有变化。骨密度的变化往往需要1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骨质疏松的治疗是长期过程,一般建议3-5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