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的动力与阻力

2016年08月24日 80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疼痛,作为人类的“第五生命体征”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口号的提出,无疑为疼痛医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疼痛科”属于一级诊疗科目,其主要业务范围是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有麻醉科医生开设疼痛医学门诊的先例。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许多医院都开设了疼痛门诊和病室,建立了疼痛的研究治疗中心。到了1976年,国际疼痛学会成立,从此国际上致力于疼痛医学的医务人员开始自觉地把多个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向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研究发起“进攻”。

       疼痛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根据欧美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在每3个门诊就诊病人中,就有两个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病人,目前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多数疼痛患者均经过不止一个专科的诊断或治疗。韩济生院士曾表示,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疼痛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造成降低我们劳动能力和减少出勤日的最普通、最直接的因素。

       放眼全世界的疼痛医学发展,疼痛医学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开展,使疼痛治疗的范围不断扩展,临床疗效不断改善,目前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中的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欧洲15个国家共有多学科性疼痛治疗中心102所,疼痛治疗诊所238个;在日本,东京大学医院早在1962年就开设第一个疼痛治疗门诊;而韩国不仅众多大学和综合医院开展急、慢性疼痛的治疗,而且还有年轻麻醉医师开设的私人疼痛治疗诊所。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疼痛诊疗机构在国外有了很大发展,有所不同的是,有的国家疼痛科已经是单独的一级临床学科,而有的国家疼痛科还是麻醉科的重要分支。而在中国,目前已经有10余所符合规范化管理标准的疼痛中心。

       “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这句话是国际疼痛学会给疼痛下的定义。疼痛作为人类的“第五生命体征”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于是2004年的10月11日——第一个世界疼痛日就提出了“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的口号。随着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逐渐深入人心,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对待疾病的基本态度变了,消除看得见、摸得着的疾患自然不在话下,而消除疼痛亦是医患双方最起码的追求。

       疼痛的严重危害、疼痛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科学就医观念的树立,三者构成了疼痛医学发展的最初动力,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自然也不能例外。疼痛科的发展,应该充分发挥其临床一级学科的优势和作用,做好疼痛病人的分诊、会诊以及转诊工作,不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患者,都应将其疼痛有效地管理起来,由此才能彰显医学是以人为本的科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