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震颤多病发于十余岁或成年早期,震颤是唯一的临床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常累及一只手或双手或头部,症状直到后来才逐渐变得明显。除了带来外表和社交尴尬,通常不引起残疾,有的病例震颤可妨碍手完成精细动作如书写,喉肌受累时可影响发音,下肢多不受累。患者常述及少量饮酒可使症状显著缓解,但为时短暂,机制不清。检查通常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1、典型的手抖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手抖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2、手抖震颤惟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因为笔者在诊所见过很多特发性震颤病人,其中有一些服用中药后效果作用特别显著,在这里笔者以中医观点讲述一下特发性震颤这个疾病。
在中医上讲,肝肾亏血是本病的病机,虚实夹杂之证。因为震颤病程较长属于进展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以肢体震颤为主要表现。和老年人精血衰竭,肝肾不足,阴阳失衡有关。人中年以后,肾精逐渐亏虚,可能是身体先天不足,或者是劳欲伤及肾。肝与肾关系尤为密切,肾精亏耗较大,就不能滋养肝木,导致筋脉失濡,木燥生风,所以出现四肢震颤。肝肾同源,若肾虚则水不涵木,肝肾阴虚,导致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以震颤就形成了。若是水不涵木,导致肝肾交亏,肾虚髓减,脑髓不充,导致出现下虚则高摇。若是中焦脾胃受损,则会痰湿内生,土不栽木,导致风木内动出现震颤。
现代医学主要采用阿尔马尔等药物,或者手术等控制病情,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大,且停药后易复发。本病在我国并非少见病,例如中医上的壹方祛颤汤,它在治疗是既考虑病人体质的强弱,脏腑功能失常的程度,又结合病人职业、环境、气候和和生活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手抖震颤病情变化和轻重缓急,确定治疗法则,所以壹方祛颤汤治疗震颤是从病人整体出发,这样也能更大可能的恢复此病。
手抖震颤饮食注意
饮食方面:忌吃食物:白萝卜、茶叶、薯片、白酒,不能喝绿豆粥、生冷饮料、辛辣刺激油腻,从冰箱刚取出来的果盘,都不可饮用。宜吃食物:可吃少量湖里或者河里的鱼或者虾、西红柿、鸡腿菇、胡萝卜。
注:遵医嘱,不可随意停药,会影响药效,如果因感冒发烧等需要服用任何药物时,请第一时间与医生取得联系,询问是否可以服用。
本文由“壹方祛颤汤”医师客服发送,如有问题请联系微信:tyy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