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眼睛的“地雷”——慢性泪囊炎

2019年05月29日 807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眼内角为何会流脓?

人们正常情况下,每天白天16小时眼睛泪腺分泌0.6ml泪液,泪液为弱碱性透明液体,除含有少量蛋白和无机盐外,还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系统、β溶素及乳铁蛋白。故泪液除有清除作用外,还有清洁和杀菌作用。泪液排到结膜囊后,通过眨眼睛分布于眼球表而,并向眼内角汇聚于泪湖,进入眼内角的泪小点,泪小管的虹吸作用,进入泪道流至鼻腔,眼睛就不会有眼泪流出。正常情况下,泪液引流畅通无阻,一旦鼻泪管或泪囊下部发生阻塞,泪液长期限蓄积在泪囊里,其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合细菌生长繁殖,就会引起泪囊壁的慢性炎症,泪水越积越多,泪囊变大增厚,泪囊中的泪液变成了脓液,因此,用手挤压泪囊区(大眼角)时可见黏液或黏性脓液从泪小点溢出,称慢性泪囊炎。脓性分泌物排入结膜囊,引起泪囊区皮肤潮红、糜烂成为湿疹性睑缘炎和结膜炎。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明亮

2.慢性泪囊炎对眼睛有何危害?

慢性泪囊炎也可影响视力,更有严重者导致角膜溃疡穿孔而失明。此外,患有青光眼、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者,因有慢性泪囊炎,术后细菌可以经手术切口入侵导致眼内炎,故做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前,要先治好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虽然泪囊区皮肤不红、不肿、不痛,但在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内有滞留的泪液,有利于致病菌如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有时还有厌氧型细菌等生长。 抗生素难以奏效,效果差,病人药物治疗几次后往往失去信心,认为没有什么好办法,放弃治疗。殊不知在泪囊中的细菌就好像一个“细菌库”是对眼球健康造成威胁的“地雷”。如结膜、角膜外伤后,泪囊中的细菌便会侵袭伤口,引起角膜炎或角膜溃疡,久治难愈,甚至导致失明。此外,慢性泪囊炎由于泪囊中长期存在大量细菌,这种慢性炎症不会自行痊愈,而且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急性发作,泪囊周围红、肿、热、痛,形成脓肿后可破溃穿透表皮,自行排出脓液,可形成筛窦“泪囊瘘”,这种瘘管很难彻底治愈。由此可见慢性泪囊炎对眼睛的潜在风险不可小视,不能掉以轻心。

3.慢性泪囊炎如何治疗?

⑴局部用药:患慢性泪囊炎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先将其泪囊中的脓液挤干净之后,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脓性分泌物可以消失。但没有解决阻塞和潴留的问题,过一段时间又可能流脓。

⑵泪道冲洗:为了尽快清除脓液,可每周用生理盐水冲洗泪囊1次,冲洗完后,再注入0.3~0.5ml抗生素。滴抗生素滴眼液。

⑶手术治疗:可行泪道探通术,若探通术2~3次无效应考虑其他手术治疗。泪道义管植入术是近年兴起的解决泪道阻塞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无伤口、创伤小。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是最理想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既能清除化脓的病灶,又能解决泪溢。对于老年人,可考虑泪囊摘除术。

4.慢性泪囊炎如何预防

慢性泪囊炎与鼻泪管阻塞有关,而引起鼻泪管阻塞的原因很多。除与沙眼、睑缘炎、泪小管炎等眼病有关外,解剖学方面的因素也密切相关,如鼻泪管的宽度和长度,鼻中隔偏曲,下鼻甲骨肥大,慢性鼻炎等鼻腔的炎症向鼻泪管内黏膜蔓延,先天性鼻泪管畸形,鼻腔肿瘤、手术、骨折等均可导致鼻泪管阻塞而引起慢性泪囊炎。因此,预防慢性泪囊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注意不要用脏手揉擦眼睛,保持眼部清洁。

   ⑵及时治疗眼部疾病,如沙眼、睑缘炎、泪小管炎等眼部的炎症,以防细菌侵入泪囊。

   ⑶有鼻中隔偏、下鼻甲骨肥大、慢性鼻炎患者要尽早治疗。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