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
2019年01月16日 999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创建人: 曾海 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审核人 专家委员会 提交时间 2018-12-17 13:37:55
疾病基本属性
对应ICD-10疾病:酒精中毒性脑病
别名:暂无
英文名:暂无
发病部位:脑
症状:呕吐震颤谵妄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多发人群:长期饮酒人群
并发疾病:暂无
治疗手段: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否
是否传染:否
疾病介绍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是指由于长期饮酒造成酒精作用于脑组织产生的慢性、容易复发的脑部疾病,是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而且几乎所有患者都存在慢性酒精依赖综合征发病机制。
疾病知识
症状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等情况,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分为韦尼克脑病、柯萨可夫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酒精性震颤-谵妄、酒精性癫痫、酒精性精神和行为障碍6种综合征。
(一)韦尼克脑病 典型的韦尼克脑病患者可出现3组特征性症状:眼肌麻痹、精神异常和共济失调。多见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呕吐和眼球震颤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眼肌麻痹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共济运动障碍常在眼部症状之后出现。多数患者初起时症状相当严重,几天之内即发展到难以站立及步行;轻型患者则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行走时步基较宽,易于倾跌;个别患者还可伴有言语含糊、构音不连贯等现象。80%以上患者合并精神症状,但有时表现隐匿,需要医师仔细检查。
(二)柯萨可夫综合征 又称酒精遗忘综合征。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遗忘症、虚构、错构、认知功能障碍、定向障碍和人格改变。患者的这些临床表现常基于认知功能异常、学习能力下降以及人格改变。患者往往不能保留新的信息,出现遗忘表现,但患者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而将过去时间内曾经发生过的事件说成是这一时间发生的,或以一段内容荒谬、变幻不定、丰富多样的虚构的事实来填补他所遗忘的那一段经过,并对其坚信不移。另外,患者在人格上常表现为表情冷漠,缺乏主动性,对周围人事缺乏主动意志要求和关心,但有时又显得自私固执、欣快肤浅,或者情绪波动十分剧烈。
(三)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 是由于慢性酒精中毒而产生的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可由韦尼克脑病或柯萨可夫综合征发展而来,个人生活能力显著下降,不修边幅,个人卫生差,而且对饮酒的需求超过一切。晚期言语功能也严重受损,仅能只字片语,最后卧床不起,尿便失禁,多因各种并发症而死亡。
(四)酒精性震颤-谵妄 该病可由外伤、感染等一些减弱机体抵抗力的因素所促发。典型的前驱症状是失眠、恐惧和震颤,经典的三联征是伴有生动幻觉或错觉的谵妄、行为紊乱及明显的震颤。震颤多为粗大性震颤,尤其多见于手指、面部、舌等部位,有时缺乏规律,表现为摇摆性震颤。谵妄于数日内出现,患者定向力丧失,伴有各种各样的生动幻觉,以视幻觉为主,常伴有错构和虚构。可伴有被害妄想,甚至有自杀、自伤或攻击、冲动表现。此症一般持续数日,患者对病中经历通常没有回忆。没有并发症的患者经及时处理病死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并发症(如肺炎、心力衰竭),病死率则明显升高。
(五)酒精性癫痫 临床表现为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较常见,严重时可呈现癫痫持续状态。
(六)酒精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包括长期酒精使用障碍所导致的戒断反应,以及伴随的人格、情绪障碍或精神病性障碍。情绪障碍常见抑郁、焦虑等多种表现,患者情绪混杂、多变,稳定性差,持续时间长,对药物反应不良,且伴随人格异常、幻觉、睡眠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
病因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病因是长期饮酒引起胃肠吸收不良所造成的硫铵(维生素B1)缺乏。
检查
1、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2、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头颅CT
3、AUDIT-C量表、酒精快速筛查试验(FAST)量表、AUDIT-PC量表,或者使用基于AUDIT量表和CAGE量表衍生的Five-SHOT量表、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
诊断
1、长期饮酒的病史,或有酒精依赖病史。
2、临床表现特征
3、临床检查
3、量表评估
治疗
1、戒酒
2、病因治疗
3、纠正营养失调
4、脑保护治疗
5、各型综合征的特殊治疗
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对于并发小脑性共济失调不能独立行走,上肢的精细技巧动作困难。言语功能障碍日益加重的患者,应尽可能地维持运动功能,预防继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保持一定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及时进行康复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预防
(1)避免与饮酒的人接触和到饮酒的地方去。要结交不饮酒的朋友。
(2)取得家庭和朋友的帮助。
(3)用积极向上的依靠性,如新的爱好或参加志愿劳动等,来代替对酒精的依赖性。
(4)参加锻炼。适当锻炼可以使脑释放化学递质.即使饭后散步也有助于心情的平静。
健康问答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心理护理?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常有懊丧、焦虑、自卑表现。应及时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病情,鼓励患者承认现实,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患者出院后,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电话或登门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