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厌学、贪食、心情差~~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了?

2020年12月21日 813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当前由于学业压力、家庭教育等问题导致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屡见不鲜,严重者导致自伤、跳楼等恶性事件发生。心理门诊的医生常接到青少年焦虑抑郁、休学、自伤的案例,也常会面对手足无措、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案例已经过虚拟化处理)
案例1.不想上学怎么办?

    症状表现:初中学生小娜,情绪低落入睡困难一周,疫情结束后学校开学却不想上学,情绪低落,入睡困难,觉得生活没有兴趣,浑身乏力。平时很少运动。
    成长经历:小娜学习很认真,小学,初中学业优秀,在班里面排到前几,上初中后在重点班,觉得学业压力很大,负担重,排名较以前落后了,很着急。初一开始经常和父亲吵架,有时候爸爸会为小事打女儿,小娜感到生气又害怕,想让爸爸道歉,却没反应。

    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结合生物反馈治疗。经会谈,医生发现小娜不想上学的真正原因是害怕学习成绩不好,不被老师同学认可,没人喜欢,来自父亲的欣赏和认可是小娜心底的渴望。经深入沟通,爸爸意识到正是自己忙于工作,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缺位,彼此缺少沟通,导致了父女俩冲突不断,急需改变的是自己的沟通方式。在看到父亲的变化后,小娜也调整了生活方式,每天运动,劳逸结合,生活变得有规律。经过每周1次心理治疗,每天1次生物反馈治疗,共16次,SDS从80分降到了降到了45分,小娜不再乱发脾气,还帮父母做家务,并有了上学的愿望。一个半月后小娜恢复了上学。

案例2.暴饮暴食怎么办?

    症状表现:大学生小甜,最近暴饮暴食,一次吃两个10寸披萨,吃饱了还想吃,回到宿舍以后再催吐。易哭,兴趣下降,手腕上有自伤的伤痕。已在用药治疗。
  成长经历:从小爸爸经常出差,不怎么在家,比较大男子主义,很少参与家庭活动,易激动,会据理力争,不太能心平气和地沟通,不怎么表达情感。妈妈情绪比较差,自己经常被打,如不吃饭就要被打耳光,打碎一个碗,也要挨打。小甜从小三天两头生病。小学开始住校,在校时和不熟的同学关系好,熟的会渐渐关系破裂。被舍友误会,会冷处理,有话憋在心里。成绩一直不太好,比较自卑。

    治疗:心理治疗3次后跟妈妈关系好了很多,妈妈知道关心自己了。爸爸没有参与其中,没什么改变。妈妈认为女儿很健康,已无贪食,加上学校功课紧张,没时间,可以不用看了。(又是父亲缺位,妈妈心情不好,导致孩子遭秧,家长承认自己的问题作出改变不容易哦)

案例3.情绪低落怎么回事?

    症状表现:高中学生晶晶,近两年感到记忆力明显下降了,学习成绩下降,近2个月来写作业时莫名流眼泪,感到难过,精力下降,没什么兴趣。
    成长经历: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小学一年级才回到父母身边。妈妈常没有缘由发脾气,觉得孩子跟爷爷奶奶亲,不听话,会打晶晶,扯头发,骂人。有一次晶晶忍不住还手了,爸爸还让晶晶向妈妈道歉,她觉得非常压抑。在学校开心,回到家就胆颤心惊,害怕妈妈突然发脾气。

    治疗:妈妈拒绝医生的建议,并认为自己性格就这样,改不了。(生了娃就是一份责任,在吃喝拉撒亲力亲为的照顾中培养亲子感情,长大再回到父母身边,错过了很多,造成彼此生疏,难以理解对方~)

为什么当前青少年厌学、情绪障碍、亲子冲突问题那么多?
    首先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的心理需要没被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是“爱”,以上这些案例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动辄被父母打骂,父母之爱缺席缺位。要知道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力量的源泉,生活在和睦家庭里的孩子,每天都在上着最生动的“心理健康”课,他们知道怎么样去处理压力,怎么样去解决冲突,这些都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和学习来的。夫妻相亲相爱,家庭和睦是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其次是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飞速发展,自我探索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给予青少年尊重理解和选择的权利是满足他们自主需求的关键。父母生硬的沟通方式常会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情绪激动之下导致危险行为发生。所以当务之急是家长要学点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好好跟孩子沟通交流,接纳孩子,给予成长空间,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爱,才能帮助孩子度过人生中这一关键的时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