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萎证是什么

2022年11月05日 96人阅读

痿证是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要证候的一种病证。临床上尤以下肢痿弱为多见。其病位在筋脉肌肉,与肺胃肝肾关系密切。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瘫痪后遗症,或脊髓颅脑损伤等病证,符合本病证者,皆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病因病机】痿证是以肢体痿软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导致肢体痿软的原因十分繁杂。1.肺津耗伤,津伤不布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未清,肺津耗伤。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湿郁化热;或饮食不当,脾胃所伤,湿从内生,蕴湿积热,浸淫筋脉,使筋脉肌肉弛缓不收而成痿。3.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脾胃为后天之本,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成虚,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五脏,运行气血,以致筋骨失养,关节不利,肌肉瘦削,而产生肢体痿弱不用。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若久病体虚,或劳欲过度,肝肾亏虚,精损血耗,筋脉失养,亦可成痿。【辨证论治】痿病为四肢痿弱不用,多见于下肢,并且无关节痛,应与痹证、偏枯相鉴别。痿证是由五志六淫,房劳食滞等导致五脏内虚、肢体失养而引起,其病虚多实少,热多寒少。主要病理机制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等四种,亦有夹痰、夹瘀、夹积等。病机可涉及五脏,但与肺胃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其证型以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为多见。治疗上《素问·痿论篇》:"治痿者独取阳明",是指从补脾胃、清胃火、去湿热以资养五脏的一种重要措施。另一方面朱丹溪用"泻南方,补北方",是从清内热、滋肾阴方面,达到金水相生,滋润五脏的另一种方法。总的治法正如《医学心悟·痿》所云:"不外补中祛湿、养阴清热而已",还要视具体病情选用填精、活血、化痰、运化等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