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知识普及—经皮椎体成形术

2017年05月29日 1116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是1984年由法国人(Deramond 和Galibert)发明的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手术,最初用于颈椎侵袭性血管瘤,其后被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形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VCF)、椎体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椎体侵袭性血管瘤。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借助于双向X光机、C形臂、CT或MRI的监视引导,在局麻或全麻下,经椎体前方(颈椎)、侧方(胸椎)或椎弓根(腰椎)(2)将一定内径的套管针刺入椎体,注入混有造影剂的骨水泥,使其沿骨小梁分布至整个椎体,达到增强椎体强度的目的。
    
在适应症方面,椎体血管瘤仅指具有临床或放射学侵袭性表现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综合症包括与一个或两个相临椎体压缩有关的后背痛,并且经几周药物治疗无效者;椎体恶性肿瘤仅包括与椎体破坏(但无皮质破坏)有关的严重后背痛。 
    
椎体成形术的主要效果在于可以缓解疼痛,增加椎体强度。研究表明,PVP对不同年龄患者都有良好的止痛、增加活动度的作用。
总结起来,PVP的适应症如下:    
(1)疼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药物治疗无效; 
(2)与骨坏死相关的疼痛性椎体骨折;
(3)不稳定的压缩性骨折; 
(4)多发性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导致后凸畸形并引起肺功能、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和重心改变;
(5)慢性创伤性骨折伴有骨折不愈合或内部囊肿改变; 
(6)无神经症状的急性创伤性骨折。
PVP报道的并发症极低,一般不超过20%,而且与病人的选择有关。文献统计骨质疏松、血管瘤及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1.3%、2.5% 和10%。主要是骨水泥的外渗。临床可观察到骨水泥渗出到硬膜外、椎间孔、椎间隙或腰大肌,但罕有压迫神经引起症状的,一般也不需要外科处理。也有学者总结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神经失用或感染,0.5%,根性疼痛 3.7%。这两种并发症的出现与术前放射学上的异常发现密切相关,如骨皮质中断,椎体异质性侵蚀。只有一例经过CT证实的肺栓塞的报道。其他并发症还包括肋骨骨折,短时间疼痛加重及发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