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有多远?说说糖尿病与猝死的那些事儿
2018年04月18日 897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对心脏的损害就相当于患者得过一次心梗,那么如何让糖尿病患者远离猝死呢?
作者:王建华主任医师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今天先来说说生活中的一个真实案例:杨大爷今年65岁,有二十多年的糖尿病史,长期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尚可。去年单位体检,发现血脂高,心电图有轻度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由于自己没什么不适症状,就没太当回事,拿到体检报告后也没再去找医生。老伴为这事多次催他去医院看看,都被大爷当作耳旁风,因此,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始终没吃。
前不久的周末,这天恰逢杨大爷老伴的60岁大寿,他一早就开始准备晚上一家人的团圆饭。晚饭之后,忙了一天的杨大爷觉得有点累了,早早就回到卧室上床休息。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老伴看完电视剧回到卧室,发现躺在床上的杨大爷不喘气了,怎么叫也不应,赶紧拨打120,十分钟后急救人员赶到,但杨大爷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出乎意料的猝死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但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定为1小时。猝死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从发病到死亡时间短促;二是猝死常常发生在貌似健康的人身上;三是猝死通常不可预测。猝死在死亡中约占15%~30%,因此不容忽视。
猝死分两大类:“非心源性猝死”和“心源性猝死”。“非心源性猝死”不足20%,主要见于脑出血、肺栓塞、重度哮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剧烈运动、药物因素等;临床发生的大多数(超过80%)猝死属于“心源性猝死”,常见于急性心梗、恶性心律失常、重度心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各种心肌病等。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平常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控制不力,加之某些诱因(如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暴饮暴食等)的促发所致。
糖尿病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高血糖对心脏的损害就相当于患者得过一次心梗,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的风险,跟心梗患者再次复发的风险差不多。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猝死的风险远远高于普通患者。
如前所述,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血管风险,容易发生猝死固然有疾病自身的内在原因,但也与某些诱因有关。如果临床上能够注意并避免这些诱因,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猝死的发生。这些诱因包括:
(1)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低血糖发生时,患者一般会出现心悸、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手足颤抖、神志改变等症状,但是老年人低血糖症状往往不典型甚至没有自觉症状(即“无症状性低血糖”),识别起来相对困难,而如果低血糖发生在夜间,就更难被察觉。
低血糖发作可诱发急性心梗、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速、室颤)甚至心脏骤停,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夜间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加凶险,可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因此,对这类患者的血糖控制要相对宽松,尽量避免出现低血糖。最好在睡前适当加餐,尽量避免选择降糖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如格列本脲)。应加强夜间的血糖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夜间低血糖。
(2)无痛性心梗: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神经病变,对疼痛常不敏感,故“无痛性心梗”发生率较高。患者发生心梗时常无心前区疼痛,患者仅有恶心、呕吐、胸闷、心律不齐,由于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错失最佳抢救时机,致使病情急转直下,导致猝死。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管是否有胸闷、胸痛等症状,都要定期进行心电图、24小时的Holter等心脏相关检查,必要时可能还需要通过冠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3)自主神经病变:休息时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对这类患者一定要高度警惕,因为自主神经病变很容易导致心电活动不稳定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致猝死。
(4)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患者由于多尿、饮食控制不当、呕吐及腹泻、补液、过度利尿、透析等原因,特别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而钾、钠、钙等电解质紊乱可造成心电活动异常。这其中,又以血钾异常危害最大。低血钾可导致室速或室颤,高血钾可导致心搏骤停。因此,临床上一定要高度重视电解质紊乱的问题,一旦发现,及时纠正。
(5)夜间呼吸睡眠暂停:夜间睡眠时如果呼吸停止持续时间超过10秒即被认为是呼吸暂停。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夜间呼吸睡眠暂停”者并不少见。有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是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还会引发各种心律失常,也是引起夜间猝死的元凶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梦中杀手”。据统计,在未经治疗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5年病死率为11%~13%。
(6)便秘:由于长期高血糖可导致消化道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肠道蠕动及排空,故糖尿病患者胃轻瘫及便秘的情况很多见。另一方面,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牙齿不好,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进食少,加之活动量低,因而更易发生排便困难。
年轻人便秘也许算不了什么大事,但对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那就绝不是小事了。如果患者排便时用力过度,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心脑卒中甚至猝死。因此,要高度重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便秘问题。
(7)感染:感染、发烧会诱发并加重糖尿病性心脏病,导致猝死。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感染问题,合理选择抗生素,积极、迅速、有效地控制感染。
(8)过劳及兴奋: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而情绪激动或失眠会让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速,这些均可诱发心血管意外,造成猝死。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蛛丝马迹
尽管“糖尿病性心脏病”症状常不典型,但还是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觉察这些征兆,及早干预,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以下是心脏病发作的几个典型征兆。
(1)胸部闷痛:超过一半的猝死是由于心脏骤停或室颤,多数是由急性心梗所致,所以对于很多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如果出现胸痛症状,伴呼吸急促,且反复发作,一定要高度警惕心源性猝死。
(2)嗓子发紧,牙痛或胃疼:心脏病患者如果出现一阵一阵地嗓子发紧、牙疼、胃痛或肩臂疼痛等,提示很可能是心肌缺血导致的转移性疼痛,即心绞痛发作。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发生急性心梗乃至猝死。
(3)心慌或晕厥:反复发作心律不齐,心跳加速或心跳过缓,容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及心血管意外。
(4)突发呼吸困难、头晕:心功能不全会导致气促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同时常伴有头晕,因此如果患者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重视,及时处理。
(5)极度疲劳:没有过量运动,患者不明原因地感觉四肢沉重、疲惫不堪,同时,伴有胸闷或水肿等其他症状,往往也是心脏病的征兆。前面案例中的杨大爷当时应该就有这样的征兆。
(6)夜惊失眠: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欠佳常被憋醒,夜间猝死的风险较高。
(7)异常出汗: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却动辄大汗淋漓,同时伴有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常是心脏病发作的信号,应高度警惕猝死的发生。
预防猝死,告诉患者这4件事
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大多数患者最终都是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内分泌医生要提高相关意识,同时告诫糖尿病患者以下四件事,尽量避免心血管意外事件。
1.积极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体重并戒烟。
2.对老年人以及合并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严,以减少低血糖发生。
3.加强病情监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定期全面复查。记住: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无症状≠没问题。
4.学会及时发现心脏病发作的征兆或信号,有问题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