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胆管取石术后胆道出血的原因及治疗
2017年10月28日 1173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易接受等优势,己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是ERCP毕竟为一种有创性治疗方式,其对术
者的操作技能要求高,加之患者由于疾病不适感和对治疗预后的担忧,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二次手术率往往也会影响其治疗配合情况增加术后胆道出血率,ERCP术后并发胆道出血发生率为1%-10%。如未得到及时的有效的处理,则可能导致死亡。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48例行ERCP术患者,22例胆道出血,226例胆道无出血。调查分析术后并发胆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异常,主要体现在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减少,由此,在手术前要分析凝血异常的原因,积极纠正。同时胆道出血和原发疾病也有一定关联,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胆道出血发生率高达40.1%,尤其是病史长、结石多、结石直径大需反复取石者。
在胆总管结石治疗时,对于胆总管多发、较大结石需要行胆管扩展或者胆管末端乳头部切开术。对于直径小于1.0cm结石的取出可以采取柱状气囊扩张或乳头小切开,此两种术式胆道出血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8.70%, 11.54%;当结石直径在1.0-1.5cm或数目大于3个时,则柱状气囊逐级扩张术胆道出血率7.69%,明显低于乳头切开术28.57%;结石直径大于1.5cm时则尽量避免强力取石而采取碎石术较为安全。胆管切开主要采用针状切开刀和弓形切开刀,结果显示针状刀切开术后胆道出血率19.05%明显高于弓形刀切开术6.80%,可能是由于针状刀切开时容易出血。
ERCP术患者术后常留置鼻胆管引流,在辅助疾病治疗同时能有效地观察术后出血情况,及早发现术后是否有出血征象,为抢救赢得充足的时间。临床上采用内镜止血能达到彻底
止血的效果,同时可应用喷洒止血药物、高频电凝、粘膜下注射止血药、止血夹等局部止血法配合静脉输注止血药物和补液治疗也能有效止血。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尤其是凝血功能和原发疾病情况,个性化选择手术时间、确定合适的切开方式,同时告知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预防和减少术后胆道出血的发生;加强术中、术后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原发疾病、手术方式和操作者的经验和操作熟练程度均为ERCP术后并发胆道出血的高危因素,通过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能避免或者减少术后胆道出血,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其生活质量。
本文选自张新亚 临床医学工程2014年6月第21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