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五大常见问题全解析

2019年03月21日 762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何分类?


第一代PPIs主要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具有起效慢、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效果不持久,夜间酸突破,依赖P450酶代谢,以及疗效个体差异等特点,但相对价格经济。



第二代PPIs主要包括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具有抑酸效果好、起效快、24h抑酸、个体差异小、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少、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溶媒如何选择?



PPIs分为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两种。其中口服制剂一般为肠溶制剂,服用时应以整片(粒)吞服,不得咀嚼和压碎,并至少在餐前1h服用,以避免胃酸对疗效的影响。



注射制剂的溶媒选择则不同。因为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范围不同,PPIs配制后的稳定性也不同。



奥美拉唑可以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以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的药液应在12小时内使用,以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的药液应在6小时内使用)。



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需要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因为PPIs水溶液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可快速分解而出现聚合、变色,如果使用葡萄糖作溶媒,会影响稳定性及药效。  



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1)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



(2)循环系统症状:如心绞痛、心悸、心率失常、右束支传导阻滞及高血压等;



(3)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耳鸣、嗜睡、失眠、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



(4)皮肤及过敏反应:如红斑、全身瘙痒、荨麻疹、疱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及过敏性休克等;



(5)泌尿系统症状:如血肌酐升高、血尿、蛋白尿等;



(6)血液系统症状:如全血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减少及贫血等。



与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有哪些?







预防使用PPIs指征是什么?



预防性应用PPIs的主要目的为预防急性胃黏膜病变,包括抗血小板药物、NSAIDs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相关性胃黏膜损伤、应激性溃疡以及预防全麻所致酸吸入综合征等。



1、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具有高出血风险者(含预计机械通气≥48h或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等)需要应用PPIs。



2、入住ICU且具有严重创伤、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急性肺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预防使用PPIs。



3、具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也可应用PPIs:



(1)脓毒症;

(2)ICU住院时长>1周;

(3)潜血阳性持续≥6d;

(4)使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



4、具有脏器移植术后、一年内有消化性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史、凝血功能障碍、年龄>65岁、ERCP术后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出现严重心理应激如精神创伤、过度紧张等应激源,可以应用PPIs。



5、预防药物相关性胃黏膜损伤:



(1)抗血小板药物可增加患者溃疡性胃黏膜损伤风险,因此对于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且具有以下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应用PPIs:



年龄>65岁

有消化性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病史

长期吸烟或有害使用酒精饮品

双联抗血小板用药

抗血小板联合抗凝、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NSAIDs

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胃黏膜损伤

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并服用阿司匹林

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且存在多种出血高危因素



(2)使用非阿司匹林的NSAIDs治疗的患者,应充分评估患者受益,权衡NSAIDs与PPIs相互作用风险。具有下列胃黏膜损伤风险之一的患者,可以预防性合用PPIs:




年龄>65岁

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

5年内消化性溃疡病史

既往有NSAIDs消化道损伤病史

有胃食管反流症状

需长期使用NSAIDs

需同时服用多种NSAIDs或服用大剂量NSAIDs

同时服用抗凝药物



(3)全身用糖皮质激素联用NSAIDs的患者,无论糖皮质激素何种剂量均应予以PPIs预防性应用。



(4)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根据胃黏膜出血风险,必要时给予PPIs。



6、下列患者可短程静脉应用PPIs:



(1)肿瘤患者静脉使用存在致吐风险的化疗药物

(2)严重颅脑外伤、颈脊髓损伤,GCS评分≤10分

(3)烧伤面积>30%的成人及年龄≥1月的烧伤儿童

(4)各种困难、复杂的重大手术术前

(5)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6)心、肺、脑复苏术后

(7)合并休克或持续低血压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心脑血管意外

(10)肠梗阻

(11)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行消化内镜检查前



7、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以及衰弱昏迷的患者,为预防胃酸反流合并吸入性肺炎,可预防性应用PPI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