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小姐姐的日常------从未一个人坐过地铁
2019年06月08日 840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从未一个人坐过地铁,所有需要出差的工作,我都不能做,很多机会与我擦肩而过。”
这是一个工作快二十年的OL的真实生活,从大学毕业的那年起,就再也没有一个人坐过任何公共交通,包括汽车、地铁、火车、高铁和飞机,但是老公陪在身边就没事,或者,哪怕就是五岁的儿子在,都可以坐地铁。不能被理解,加重了患者的自责,也加重了她的病情。不用走到地铁站,只要远远地看着,知道快要到了,患者就会立刻出现心慌、胸闷、气不够喘,感觉马上就要死了。为了不让自己总是处于这样的状态,患者尽量不出门,或者由家人陪伴出门。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患者认真负责,勤劳严谨,但是所有需要出差的工作都被推掉了。可以想象,一个做事认真的职场女性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失去了多少机会。
那么她到底怎么了呢?------广场恐惧------听起来很奇怪,广场有什么恐惧的?而且,患者明明知道到那儿也没什么,怕什么呢?怎么就怕成这样了?都快怕死了!
仔细了解患者刚毕业的情况,有一天,一个为了找工作四处奔波、身心俱疲的穷学生,坐在公交车上,突然心慌,人很不舒服,急呼司机赶快停车。但是车上的乘客都很漠然,司机也很平静地告诉她,这里不能停车,必须到站台。恐惧、无助、疲惫、极度不适让小姑娘觉得自己可能就要死在车上了,而那一刻,没有人可以帮她。从那之后,与公交无缘,即便是在身体状况很好的情况下。
那么,这种状况到底是如何持续下去的呢?很多人曾有过突发的心慌、胸闷的情况,但绝大部分人很快就好了,也忘了。但是有一部分比较敏感的人,或发作比较严重,或当时的身体状况很不好的人,在第一次发作之后,大脑牢牢记住了这个感觉,并且非常担心再次发作,对再次发作的极度担心,诱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发作,并且渐渐泛化到对跟当时相似却不一样的情境。在担心与发作之间的反复循环,便形成了疾病的状态。
所以,治疗就是从打破这种循环入手。较轻的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完成,但是中重度患者就得借助药物的帮助了。心理治疗是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改变对恐惧对象的歪曲认知、学习放松练习、完成作业、逐步的分级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