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头”等大事,别等身体发警报再去干预

2021年09月17日 7856人阅读

今天(9月16日)是

第18个“中国脑健康日

让我们共同来关注

脑健康的“头号杀手”

——脑中风

中风,学名“脑卒中”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

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了由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制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

其中指出,脑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第一大原因,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1700/10万(年龄标化率1256/10万)、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306/10万(年龄标化率215/10万)。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脑卒中人口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9年的2.58%,由此测算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约为1704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中风一旦发作,需要及时救治,若救治不及时,则会留下终身后遗症,如身体残疾、昏迷、不会说话、智力下降等,严重者危及生命。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脑卒中,更为严重的是,存活下来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5%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重度残疾者占40%以上

中风预警“120”

那么,人在中风前,身体会不会出现一些信号,从而有效避免中风?

答案或许令人失望。

其实中风大部分是没有征兆的,特别是缺血性卒中,只有15%-30%的患者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确切说,血管闭塞,症状就表现出来了。所以千万不要等身体发出警报了,再去干预。有些情况下,头痛、无力、肢体麻木可能是中风要发作的信号。

国内有一个快速识别脑卒中的口诀——“中风120”

“1”代表看看一张脸是否对称,口角有没有歪斜。

“2”代表两只手臂平行举起,看看是不是有单侧无力,不能抬举;

“0”代表聆听讲话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困难。


国外有一个“BE FAST”法则。


B是Balance,平衡,指的是站立或者行走得不稳。

E是Eyesight,视力,单眼或者双眼视物模糊。

F即Face,脸,一张脸是否对称。

A为Arm,手臂,是否单侧无力,举不起来。

S,speech,意为聆听一句话,看讲话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有困难。

T就是time,发现有前面五条里的任何一条,而且是急性出现,要及时打120急救电话。

以上症状中的任何一条,都有可能是脑卒中表现之一,要及时引起重视,当出现一条或多条症状时,要及时拨打120。

中风如何预防?

今年5月,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联合发布了《2021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预防指南》。

指南指出,通过对中风危险因素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如饮食和运动调整,服用降糖、降脂及降压药物等,可使中风和TIA患者中风复发风险降低80%

目前,脑卒中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针对从未患过脑卒中的病人,即通过指导全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1、提高防治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戒烟、避免酗酒;规律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避免肥胖;低盐、低脂、低热饮食,降低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食蔬果和粗粮;管理情绪,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切忌熬夜等。

2、血压、血脂、血糖管理

三高疾病为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因此,高危人群必须管理好三项指标,保持在正常水平,同时注意定期监测和复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尤其要进行血压的常规筛查,通过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个体化降压治疗,当血压<140/90mmHg时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脑卒中的病人通过寻找病因和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复发。

1、高血压:因高血压导致穿支动脉损害,从而导致腔隙性脑梗死以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来说,控制血压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2、动脉粥样硬化:对于有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口服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则为最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

3、颈动脉狭窄:对伴有颈动脉严重狭窄的脑卒中病人而言,受累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应为首选。

4、心源性栓塞:在无抗凝药禁忌情况下,应首选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总之,“脑卒中可防可治”,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