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
2018年01月03日 1023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研究发现,由于脑瘫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而产生的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有可能失去对下位神经元的抑制和传导功能,抑制功能缺失会导致痉挛、反射亢进、阵挛等现象;传导功能受损可表现为肌肉无力、运动的选择性控制能力下降、感觉障碍等,在这些因素的长期影响下,脑瘫患儿的肢体逐步表现出挛缩和变形,严重影响正常功能。
常崇旺教授介绍,脑瘫没有从根本上治愈的方法,所以只能从改善外部条件来治疗。幼儿时期,孩子的脑部发育尚不完全,各个脑部功能还未完善,所以诊断、越早治疗,治疗的效果会越好。
要治疗,首先需要诊断!临床上认为,早期诊断是指,患儿出生后6-9月内作出诊断;如果诊断在出生后3个月内作出诊断,则被认为是超早期诊断。
常崇旺教授表示:脑瘫的早期诊断不仅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明确,更重的是需要家长发现孩子生活中出现可能在提示脑瘫的异常信号!
总结1-12月脑瘫异常情况:
1个月: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重度脑损伤,弱智及肌肉系统疾病。
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头围异常:脑损伤往往有头围异常的情况;
2-4个月: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不笑: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笑;
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头不稳定: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不能伸手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不能翻身:3个月左右不能翻身。
5-6个月: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7-12个月:
脑部损伤较轻者,前半年往往表现不是很明显,在婴儿后半期有异常表现:
(1)不能翻身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有诊断意义。
(2)不使用下肢6-7个月不用下肢短暂地支持体重。
(3)不用单手7-10个月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
(4)手笨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解扣、系腰带不灵活,不协调,在7-10个月出现有诊断意义。
(5)不能独坐7个月不能独坐。
(6)不能抓站10个月不能抓站。
(7)不会与人再见10个月以后有诊断意义。
(8)使用脚尖站立,10个月还用脚尖站立。
(9)不能迈步13-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10)流口水及“吃手”12个月以后有诊断价值。
常崇旺教授提醒:当自家宝宝出现上述异常时,家长切莫大意,应该充分考虑孩子患上脑瘫的可能并及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临床上,对于小儿脑瘫患儿治疗坚持“早发现,早治疗”。
常教授介绍,临床对于小儿脑瘫患儿的治疗方式并没有年龄上的区别:同样的治疗方式、同样的治疗步骤,但是,患儿年龄越小,治疗的效果越好。因此,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提倡越早越好,至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则需要医生来根据患儿病情来具体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