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会自行消退吗?它的并发症有哪些?又该如何治疗?
2019年06月05日 7758人阅读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白人儿童的发病率为10%--12%,亚洲及黑人儿童发病率则较低为0.8%--1.4%。低于1000g的早产儿发病率高达22%。据临床统计学表明:30%的血管瘤在患儿出生时即存在,但大多数在出生后数周内发生。
那么问题来了:血管瘤患儿在患病后,会自行消退吗?
上海曹安医院医生表示:
1)出生一年末,血管瘤进入消退期,但此分期并非绝对,并存在重叠。
2)消退期皮肤血管瘤的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色,灰黑色,最终病变质地变软,并从中间向周围逐渐消失。
3)临床常以5岁为自然消退期完成的分界,5岁前为早期消退,5岁后为晚期消退;学者统计,早期消退患儿38%遗留皮肤瘢痕、多余皮肤或毛细血管扩张:晚期消退这一比例则高达80%以上。
综合统计,60%以上的患儿血管瘤自然消退后仍需要接受整形手术。
血管瘤会存在哪些并发症?又该如何治疗?
1)听力障碍
2)视力障碍
3)眶周血管瘤可阻挡视线,导致废用性弱视
4)上睑血管瘤对眼球前部的持续压力可引起散光
5)出血
6)浅表部位的血管瘤易受到创伤导致严重出血
7)KMS(卡梅)综合症 易导致自发性出血,死亡率较高
8)大面积血管瘤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单独发生,亦可与KMS同时发生
9)充血性心力衰竭
10)骨畸形
血管瘤虽说是慢性病,但它对患儿的威胁非常大!医生表示: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才能让患儿免受病痛折磨!
治疗的基本原则
传统观点是观察随访等待自行消退,现在对血管瘤的认识是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危及生命或视力的血管瘤应尽早治疗,头颈部血管瘤或其它易显露的病变亦应积极治疗,治疗时机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血管瘤的自然病程或病变可能发生的变化。
1. 药物治疗
1.1. 激素
1.1.1. 口服激素 文献报道激素治疗血管瘤有效率30%-93%。
疗程:较长时间服用激素,疗效较好。但也用少数学者认为较长时间服用激素,疗效并不好。
年龄:由于激素只对增生期血管瘤有效,对停止生长的病变无效,因此激素治疗适用于在出生后第一年使用,若在血管瘤的快速增生期使用,效果更好。。
副反应:类柯兴样外观、发育迟缓、胃食道反流、上消化道溃疡、水电解质紊乱、高血压、高血糖、行为异常和免疫功能抑制等。但规范使用激素时副反应不明显。
1.1.2. 瘤内注射激素
推荐长效激素和短效激素联合使用
注射时尽可能使药物分散到整个瘤体内,大的瘤体需要多点注射
局部注射激素的并发症包括:局部组织坏死、感染,单侧或双侧视网膜动脉闭塞,瘢痕萎缩等。因此在治疗眶周血管瘤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并发症,部分学者建议眶周血管瘤避免局部注射激素治疗。
1.2. 平阳霉素
平阳霉素通过破坏血管内皮细胞DNA的形成,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生,促进内皮细胞纤维化,导致血管内膜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直至闭塞。
适用于增生期血管瘤,也适用于消退期血管瘤。文献报道有效率达94.5%。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是治疗婴幼儿鼻部和唇部血管瘤首选疗法。
副反应:发热、色素沉着、脱发、过敏反应、间质性肺炎甚至肺纤维化等。
1.3. 干扰素
正处于增生状态的、危及生命的血管瘤,采用干扰素-ɑ(IFN-ɑ)可诱导肿瘤退化
干扰素对各期血管瘤均有效,激素治疗失败者仍可采用干扰素治疗
应用干扰素治疗时血管瘤消退的速度慢于激素治疗
干扰素治疗血管瘤副反应较多(轻度发热,暂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转氨酶升高及不可逆性痉挛性双瘫等),因此仅适用于可能危及生命和视力的病变,应在激素治疗无效时方可使用。
1.4 其他药物治疗
① 咪喹莫特(国产乳膏商品名 :明欣利迪乳膏)是一种外用免疫调节剂,对婴幼儿血管瘤有效,尤其适合身体隐秘部位中、小型血管瘤。优点是用药方便、可控,无局部刺激性,无全身不良反应。
② 普萘洛尔(心得安):近年来有国外报道口服心得安治疗婴幼儿重症血管瘤的报道。我院临床使用效果理想。
2. 传统疗法与激光治疗
传统疗法
1)冷冻治疗
2)同位素敷贴
激光治疗
1)浅表病变选择脉冲染料激光(580~595nm)激光能量6~9J/平方厘米;较深的病灶,可采用脉冲Nd:YAG激光,激光能量200~240J/平方厘米;
2)治疗的即刻反应以病灶略显苍白萎缩为宜,尽可能避免光斑重叠;
3)部分医院试用手术翻瓣后激光治疗,效果良好;
4)不良反应为术后溃疡形成、继发感染、脓肿形成,并最终导致瘢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