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2018年08月19日 860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一般疗法 必须严格执行下列各项措施:
(1)切断与开放性结核病人的接触。
(2)严格卧床休息,营养必须丰富。
(3)细心护理:改变患儿体位,细心护理患儿眼睛、黏膜及皮肤,预防皮肤褥疮;耐心喂养,保证入量;昏迷患儿应用鼻饲法。
(4)最好能住院治疗,只在条件不许可时才可考虑门诊治疗,但应加强随访及督促坚持治疗。
2.抗结核药物疗法 治疗原则为早期和彻底治疗(不间断治疗和长期治疗)。
目前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多采用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和吡嗪酰胺(PZA)合并治疗。其中异烟肼INH为最主要的药物,整个疗程自始至终应用。疗程1~1.5年,或脑脊液正常后不少于半年。
一线抗结核药物三联或四联疗法:
(1)异烟肼 利福平 吡嗪酰胺。
(2)异烟肼 利福平 吡嗪酰胺 链霉素治疗。
SM:20~30mg/(kg·d),每天肌注1次,最大量不超过每天750mg。1~2个月后根据病情改为隔天1次,1~2个月;链霉素可导致听力及前庭功能损害,一般肌内注射不超过2个月。总疗程3个月左右。
INH:10~20mg/(kg·d),一次顿服,最大量不超过每天400mg,疗程1~1.5年。异烟肼口服或静脉滴注的同时,为防止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等毒副作用应给予维生素B6。
利福平:10~15mg/(kg·d),最大量不超过每天450mg,疗程6~9个月,必要时1年。
吡嗪酰胺:20~30mg/(kg·d),口服,每天最大量不超过1.5g,疗程3~6个月。
乙硫异烟胺:10~15mg(kg·d),每天最大量不超过500mg,疗程6个月,一般为代替RFP或PZA用。
二线抗结核药物如乙胺丁醇成人15~25mg/(kg·d),儿童15mg/(kg·d),可据情更替上述抗结核物。
鞘内注射抗结核药物问题:自INH广泛应用后,鞘注疗法已较少采用。但对严重的晚期患儿有时可考虑使用。剂量:INH 20~50mg/次,可与鞘注激素同时或隔天交替应用。2~4周为1疗程。
3.激素疗法治疗原则为必须与有效之抗结核药物同时应用,剂量和疗程要适中,在需要应用的病例越早用越好。皮质类固醇激素适用于较严重的患者以控制炎性反应和脑膜粘连。由于激素有抗炎症、抗过敏、抗毒和抗纤维性变的作用,可使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迅速消失,降低颅压及减轻和防止脑积水的发生,故为配合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疗法。激素对脑底脑膜炎型效果最好,如患儿已至脑膜脑炎型、极晚期或已发生蛛网膜下腔梗阻以及合并结核瘤时,激素的效果即不显著。
激素剂量要适中,强的松(prednisone)或强的松龙(prednisolone)1.5~2mg/(kg·d),最大量不超过45mg/d;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比强的松强5倍,故剂量为其1/5;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在急性期可静滴1疗程1~2周,剂量5mg/(kg·d);于激素减量过程中可配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为每天12.5~25U肌内注射。激素于用药4~6周后缓慢减量,根据病情在2~3个月内减完。
在已有脑脊液循环梗阻或有发生梗阻趋势之患儿,可鞘内注射激素,但对制剂种类、注入剂量及必要的稀释等问题要特别谨慎。
晚期脑积水考虑脑室-腹腔分流等手术。药物治疗一般需时9~12个月,直至CSF检查结果完全正常才能认为临床治愈,此后仍可继续口服异烟肼数月以防复发。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或属轻症患者,疗程时间可减至6个月,对重症或有抗药性的患者,疗程延长至18~24个月。
4.对颅内压增高者应用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或速尿静脉推注。脑积水的治疗在小儿结脑抗菌药物治疗中,脑积水的控制常为治疗中首要问题。在病程的 1~2周即可从临床上诊断出脑积水,可经CT检查、侧脑室穿刺及引流证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证实的85例结脑合并脑积水中,13%病程短于2周。根据我们 400余例侧脑室穿刺及引流的经验认识到及早控制脑积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