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肛周脓肿”的诊断疗效标准
2018年07月20日 433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肛周脓肿即中医之“肛痈”系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间隙急性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病变,又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南通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陆杰
6.1 诊断依据
6.1.1 局部红肿疼痛,有波动感,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者,多位于肛提肌以下间隙,属低位肛痈。包括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周皮下脓肿、括约肌间隙脓肿。
6.1.2 出现寒战,高热,乏力,脉数等全身症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者,多位于肛提肌以上间隙,属高位肛痈。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
6.2 症候分类
6.2.1 火毒蕴结: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红,苔薄黄,脉数。
6.2.2 热毒炽盛: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舌红,苔黄,脉弦滑。
6.2.3 阴虚毒恋: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6.3 疗效评定
6.3.1 治愈:症状及体征均消失,伤口愈合。
6.3.2 好转:症状改善,病灶或伤口缩小。
6.3.3 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